一、放生买泥鳅几斤比较好一点
1、
历代高僧大德早有开示:戒杀吃斋之最高表现即是放生,吃不了素者,亦可放生积功补过。举凡求寿求子、求健康、求智慧,欲消灾解厄,想行事顺利,试种种法,效果不显著者,可力行放生,必能感应迅速,圆满所求。
2、佛经云:‘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也。’一切有漏善法中,没有比放生功德大的。
3、若能放生,从金刚地狱中也能得解脱。在《大藏经》中有一公案:“曾于印度,有一外道名为赤建,欢喜食肉饮血,杀生上万。以此果报,死后径堕十八地狱,后生金刚地狱,每刹那中感受百死百活,受无边痛苦。尔时,阿难陀观见其不净众生之苦,白佛陀而言此事。佛告阿难:此人在世喜食肉血,现即受杀生之报。复次阿难乞求阎罗法王言:于此人有何解脱之方便?法王答言:若欲此人从恶趣中得解脱,于此世间,当作大量放生。次后此人因阿难为之广作放生,即从金刚地狱中解脱也。”
4、放生,可惜,能信者少,信者能真行的更是凤毛鳞角。
5、我也是在网上看了署名华山思过崖师兄放生三年了的体会文章才最终生起放生的大愿的。
6、借鉴华山师兄的经验,我给自己的放生定了具体的量的指标。今年三月起,我先是发心放生泥鳅200斤。完成任务后,又发愿要放到500斤,从原先每月一次大的放生,发展到每周都固定小放一次。现在我放泥鳅已大大超过1000斤了,遂才敢口吐豪言:今年放生泥鳅要达2000斤。
7、我是个拿工薪的人,算不上富裕。每月不多的工资除了基本衣食所费,全用来放生了。此外,还搭上了银行存款。华山兄说放生是考验一个人最大心理承受力的过程。我要说,放生更是考验自己信不信佛的过程。
8、佛说,有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我想“大舍”一回,发”大心”一回,以证佛菩萨所说句句不虚。
9、蒙佛菩萨慈悲摄受,净宗学院里越来越多的师兄投入到我们这个放生的行列里来了,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青年放生弘化社目前另有二位师兄也发心今年放生泥鳅二千斤了。其中一位忠东师兄因无法每次都参加我们的放生,故交款委托我们代放,昨天他已一次交来放生款10000元,委托我们分批逐次代他放完。这份信任令我们动容。我们放生弘化社的每个人似乎都从中感受到了佛菩萨无处不在的加持和对我们大行放生的鼓励。
10、说到这万元放生款得来的真有些不可思议呢!忠东师兄说,他6月29日才发愿放生泥鳅2000斤的,7月5日就得到了一笔巨款!而五年前,他几乎倾其所有的投资均告失败。这才发愿,第一笔回报就现前了,感应何其迅速!忠东师兄也真说到做到,立即拿出一万元要我们替他放生,其它的则用于印经护持道场!
二、放生10个大公鸡好不好
1、《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此言真矣!
2、
现代因果报应录鸡贩鱼贩,恶报三则
3、在东北仙台的地方,有一个开业不久的医生,医道很高明。一天,来了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咽喉有病,请求治疗。
4、医生仔细瞧着她的容态,这病者像鸡似的发出一种“皮鼓!皮鼓!”的声音,同时身体猛烈的颤动,两手像鸡翅膀一样艰苦地猛烈的向左右扩张着。医生再诊察她的咽喉,并没有什么异状,他感到很奇怪。这位医师是浓尾人,而且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有一个美满幸福的佛化家庭。他看患者的样子,很像绞杀鸡时的状态,或者可以这样猜想,她可能是位商人。请教之下,结果正是这个地方上有名贩卖鸡商的太太,于是他拒绝了她的求诊。这位太太听了以后,两手如翅膀般地颤动,“苦呀!苦呀!”地叫着,诚如鸡被杀的苦状,回到家里倒地便死了。
5、在本乡汤岛附近的街上,也有一件相似的事情发生。一个鸡贩,在日本桥边做生意,起初是与人合伙,但过了不久却成了资产者。五十岁时妻子死了,遗下男女五个孩子,长女和次男在母亲死后不久也死了,主人自己也有难治的毛病,从此对金钱的看法,渐渐不重视了。过了几年,当他五十七岁时病状极度转恶,每天辗转病榻,将要临终时,把长男夫妇叫到枕边来说:“苦呀!赶快把我身边那些鸡儿赶快驱走。”说时显得非常痛苦,孩子们想问理由,他艰苦地又说道:“你们没看见吗?我以前所杀的鸡,统统集结到我身上来了,拿鸡爪蹴我的身体,还用嘴啄我,苦呀!有什么办法把这些鸡赶走呢?苦呀!可怕呀!赚了很多钱有什么用,不要再做这种生意了!”说完气就断了,儿子夫妇俩从此也停止了这买卖。
6、还有在芝街,有个卖鳗鱼的商贩,赚了很多钱,可是金钱虽然多,家里的灾害却不断,病痛缠身,百治不愈,在临终的前几天,很艰苦地对家人说出自己病痛的情形,他说:“苦呀!你们快替我想个办法,把那些咬我颈项的鳗鱼赶走吧!”就要断气时,他有气无力地对儿子们说:“我……我死了……你们……要……要停止……这买……买卖。”说完便死了,从此他的后辈再没有人敢做这行生意了。
7、(民国八八年三月十一日〈觉世旬刊〉三一八期)
8、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欲延寿否?欲愈病否?欲免难否?欲得子否?欲生西否?
9、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
10、古今来,关于放生能延寿等之果报事迹甚多。今每门各举一事,为诸君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