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必念口诀三句,口诀玄义解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19 浏览:787次

一、宁夏放生财鱼在哪里

1、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陈士东

2、口诀之法要自古及今一直就是传承不绝的,且为各宗派或诸行业中共存共有的。佛教中亦存在有口诀,如密宗之噶当派中就分有三个支流,其中一支即为口诀派也。然千百年来,口诀之法要一直是流入于神秘之中,有人或以为一得诀即可即身飞升,有人或以为口诀亦不过是一句至理明言也,并无关乎大要。本文依据诸种甚深经教之理,并以自己多年学修之心得而写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理解。

3、首先要阐明,口诀并不是只有密法中才有的,如武术家之修身要领,医学家之宝贵秘方,工艺家之制造秘术等等皆是,例如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都是“密”,也都是传的口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授赵云三个锦囊,嘱咐其按时开启,必有妙用,此“锦囊妙计”就是口诀,不过这个是兵家妙计之口诀。不仅兵家有锦囊妙计,就是世俗之木匠,亦有经验累积以传授给徒弟;名门画家也有下笔之要点,可用于指授给学生,此等皆可谓口诀也。世俗之口诀就是“窍门”,就是四两拔千斤之妙用。世俗之口诀就是大方便、大智慧,它可以出奇制胜,化腐朽为神奇。世俗之口诀就是口传心授,所谓“三口不说,六耳不传”,也就是除了师父和徒弟,两个口和两人共四个耳朵外,不对第三个口讲说,不使第六个耳朵听闻。

4、佛教当然也有口诀,但佛教之口诀就与世俗之口诀有所不同,如世俗之口诀是用于世俗,而佛教之口诀,则是用于出世!就如我国之禅宗,《六祖坛经》中载,五祖弘忍大师以手敲慧能头三下,便自离去,慧能深明祖意,当日便以夜三更悄悄地来到祖室,五祖便以袈裟围窗,而授六祖以佛法要义,此即是传口诀教授。其实,口诀并不玄奥,可能只是很简短之一些话而已,而这些简短之话语中,即已富含大量前人大智之经验,是先贤千百次失败所换来的宝贵经验,你得到了就不会再重蹈覆辙,就会使你少走许多的弯路。因此,后来惠明问六祖,上来有密语密义否(指口诀)?六祖云:“密在汝边”。密语就是口诀,口诀者,假“口”而传,所传也只是简短数语,故称之为“诀”。所谓“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又云“千金不换”。其实,禅宗每一公案皆是口诀,如“庭前柏树子”.“吃茶去”.“看脚下”等等,一句话悟了,顿见本性,若然不悟,就需假以万卷经来启你劣智。密法高唱所传是诸佛心要,当然是更要存在口诀了,同理之,过去密法也有几种不传,如非机不传等等。金刚持本尊传付金刚萨埵大士时即为口耳传承,因其时无文字记载,而所传又皆是授以至密心要,故世人称其为口诀。密法灌顶有初级宝瓶灌顶、二级秘密灌顶、第三智慧灌顶,而第四级灌顶即是名词灌顶(也就是口诀灌顶)。

5、口诀究竟是什么呢?口诀就是快速达成目的之经验,这个经验传给了你,就是至高无上的口诀,这个口诀可以使你少走弯路,直了成佛!口诀就是经验,上师经验丰富,俗话说“我走过的桥比你吃过的盐还要多”;师父见多识广,俗话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一切教理宣扬,必假于口;诀者,言说之决定也,即宣说教法中之心要。口诀之形式,就是密宗,就是密中秘。因为写在纸上,易于泄露,而藏在心里,应机时便说之以口,听之以耳,就无泄密之过。若传予非机之人,定会遭护法惩处,此密戒有之,故有云“密无师承,不得乱学;若无灌顶,是为盗法”。如密法大灌顶得密要之际,必定要发一种誓词,如“严持密戒,不传非机,如若妄传,定遇灾祸。”有人言,既然佛法以普度众生为宗旨,理应无密,又何必秘藏之?其实,口诀是不能公开传的,古云“泄露天机”也,必要遭天谴(也就是违背了自然之规律)。如口诀一经公开,则其“神力”就渐渐消退,如酒瓶常常开启其盖,则瓶中酒味就会淡去无疑!故密法中云“大街上的人都在谈论密法之时,就是密法衰败之际。”如禅宗公案现大多已公开了,但你闻之见之后开悟了吗?那么,这个口诀究竟有何用处?我下面就依禅法讲说一下,如六祖慧能最初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而开悟,此即于偶然中得诀,诀即诀窍,一经点拔而便开窍也。因他人于路上诵之,诀从口出,故是口诀。但此时因他加行不具,只能发一个出离心而已,未得无上成就也,不然就不必再去依于五祖学法矣!故此口诀虽能点开其心智,但却没有甚深之加持力,还是要到五祖处去得诀才行!后来,五祖以袈裟将门窗围住,此即如密宗之布坛城也。如若说此为保密,仅仅一层袈裟之薄布,又岂能隔绝声音之乎!而袈裟为佛传之法衣,为众生之福田,其实这是以此来遣除传法时障碍之魔,并使之具加持力也!经过此一番布置及讲授,慧能得到进一步彻明佛意之口诀,最终成为禅门一代宗师,后来才能获得肉身不坏之金刚境界。所以,我们既要知佛法是有此口诀的,但又要不能妄图自身从不修持,一朝得诀而悟道!

6、为何佛门有此口诀传承呢?因为佛法以经文传承为普遍形式,显宗即多因袭之,此是因显宗非特重师徒之传授故。然密法首重传承,师传徒,徒再向下传,徒传徒,徒传孙,相继不绝,而师师相传者,唯此口诀耳!是故,密法中不仅有十种辞句传承(经文释义讲授方式),还专有别传口诀传承,此别传口诀,即是指示心性之修法口诀,为密法之心髓。不仅如此,密宗噶当派中还有口诀派,此派即是重在依阿底峡尊者心传之口诀来修持,如其口诀主要为五随念:“念上师为皈依,念自身本尊性,念语言为持诵,念众生为父母,念心性为本空”。修持者依此心要随时摄心,恒住于此五念上。但是只知理这还远远不行,不能只空持此口诀,还要修心要法门“十六明点法”,如此方可证成无上之成就。口诀是修行之要领,没有口诀其修行就会进步很慢,并且易生迂回,而若不将口诀与修持结合起来,也是没有用的。口诀固然十分重要,但只似“画龙点睛”,若时节因缘不到,纵有明师之口诀,亦是无大用处。故须平时用功筑下坚实之基础,才能一朝得到妙诀,便获超凡入圣之功。如若平时不加用功,急时才来求此口诀,那又有何益处?千句口诀亦不能生出一点加持之力也!故应做到教理与口诀并重,修持与口诀并行。所以说,修学者应先深明佛理,而后才知其口诀乃无上妙要,与旁门小术绝不相同。既知诀已,依此将平日之修持一以贯之,则可彻然通矣!

7、古之圣人多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一因多说无益,妙要可能只是几句话。上士闻之勤行之,中士闻之若存若亡,下士闻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又由于上古之时,笔墨纸砚甚为短缺,如若欲写成洋洋万言之著作,恐怕也是万分困难。是故,师尊凡是有玄妙之发现,一些切实之行持要领,以及为人处世之格言佳句,尽皆是师以口讲,弟以耳听。以此仍犹恐语句太多,不便记取,遂乃将最最紧要之处,以最最精炼之言句传出,故成口诀。《周易参同契》上言,“三五与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此种精炼之句乃千古诸师锤炼所得,万分宝贵,如《抱朴子》指出:“不得名师口诀,不可轻作。”然口诀与口诀又有不同,有的为世俗之哲理,有的为出世之明言,不可认为一切口诀皆可成佛也!什么叫应机、非机耶?即是待修持到一定时候,师父一点就会产生变化(即点化),如窗纸一捅即破。但如凿山洞,尚还远隔万重山,点一下能管什么用呢!因此,轻易就传的口诀,一切大众都已会了的口诀,就已不再是口诀了,因为它已失去了口诀的真正意义!是故云“金子般的法,应用金子求”,此为求法之资粮,也是自身学法之福报!人云:“我无黄金,如何学法?”那么,金子般的真心也是应有的吧,有此纯洁之心亦可得诀矣!

8、怎样才算证得念佛三昧?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一方面是念佛的方法很多,有念佛号的,有念功德的,有观相好的,也有念实相的,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另一方面,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把念佛三昧当做普通的禅定境界来看待。

因为如果仅依字面解释,把念佛三昧当做就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三昧是梵文Samadhid的音译,亦作三摩地,三摩提,依《大智度论》的解释就是“善心一处住不动”,相当于近行定。)那对照被后世冠以宝王三昧,三昧之王种种的称号,总感觉有点名不符实。(毕竟‘一心不乱’连初禅都未达到)念佛三昧凭什么当得起这样的尊称?于是笔者开始查找相关经论,结果发现念佛三昧的证得果真有着客观的衡量标准,绝不是“一心不乱”这么简单。

《华严经》云:“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

《大智度论》云:“念佛三昧名十方三世诸佛,常以心眼见,如现在前。”

《观无量寿佛经》云:“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云:“言三昧者,即是念佛行人心口称念,更无杂想。念念住心,声声相续。心眼即开,得见彼佛了然而现,即名为定,亦名三昧。”

《释净土群疑论》“如人患目不见众色,大医师善能疗眼,乃以金錍抉其眼瞙,示以手指,彼言不见,故知疗眼其瞙未除。后更为抉,复示其指,彼言是指,针师即知其眼得愈。若无眼者,将何见指?以此见指,验彼盲眼。得除翳目,眼根清净,此亦如是。若不得其念佛三昧,如何得见诸佛净土,及佛净色身种种众相也?以此准知,是得念佛三昧也。”

可见,证得念佛三昧的标准是“得见诸佛”。想一想也对,大多数人念佛的目的不就是往生净土嘛,往生净土的条件就是临终时要见佛来接引嘛。否则,自己又不认得路,又没什么神通能耐,怎么能到那十万亿佛国外去?因此,‘见佛’一事诚为念佛者的头等大事,就算生前不见,临终也一定要见的。

再说,我们平常念佛没有感应,总是会说是自己业障深重,而不是阿弥陀佛不慈悲。因为阿弥陀佛每天都放无量光,照无量世界,度无量众生,难道就偏偏忘了娑婆世界的你我?

可见,“见佛”一举,正是念佛功夫到家,业障销尽的表现,否则,尽管自己觉得念佛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没有见到佛,谁就敢打保票说,临终决定往生。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举出一些生前不念佛,临终报佛脚也往生的“特别人士”,又或者拿经中的“十念往生”作偷懒的借口。对于这些这么有把握的人,我只能借用禅宗祖师的话来回答他。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平日只学口头三昧,说禅说道,呵佛骂祖。到这里都用不著,只管瞒人,争知今日自瞒了也。劝尔兄弟家,趁色力康健时,讨取个分晓。”

9、道家玄门放生咒语附着于此,放生功德可化解一切冤仇,无量天尊!

10、放生法企请纯阳帝君吕祖仙师落网脱网获重生,真性养德莫昧灵。道生万物命藏德,各化因果尽天命。三官法旨护生灵,土地水神收护尽。吾今放生净杀业,佛性慈悲证道心。吾奉太上律令敕!天叱叱,地叱叱,罟网变成佛袈裟。山中鸟兽扫巢穴,水中鱼鳖尽扫沙。一切昆虫扫净土,若有一个走不脱,山神水将来救他。唵兴唎兴唎摩阿兴唎变哆唎娑婆阿。

二、北京哪个庙可以放生鱼

1、此咒连续念诵三遍后,向待要放生的动物洒下净水,目的是净化放生动物的灵魂,并诵读放生善信的名单,然后将名单焚化。念: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长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物若死时汝救他,汝若死时天救汝,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放生功德伟大不可思议善哉善哉

2、所谓放生就是指将被捕的鱼、鸟等动物赎取出来,再把它们放归回水池或者自然山野。佛教把这种仪式称为放生法会。

3、放生并不是佛教专有的,早在《列子·说符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由此可见,节日放生是当时的一种风俗。佛教也提倡放生,起源于《梵冈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的“不行放救戒”,这条戒指出佛教徒应该怀着一颗慈悲的心进行放生,因为六道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世间所有的男子都是我父亲,所有的女子都是我母亲,我的每一生每一世都是因他们而生的;如果看见有人杀畜生时,应该积极救护,并且帮其脱离苦难。

4、为了避免有人专门从事捕捉野兽鸟鱼等供放生之用。

5、爸爸妈妈带着小宝贝在天空中飞翔,多开心自由快乐,突然鸟爸爸好像被什么缠着了不得动弹,鸟妈妈这时候飞过来说:“老公我来救你!”然后鸟妈妈也被缠着了。小宝宝哭着说:“爸妈你们怎么了,我来救你们。”想用爪子去抓那个网,谁想到也被缠着了。

6、我刚想用手去把那个网撕破放他们走,这时候一个老头以每秒80迈的速度跑过来问:“我这是我的,你干嘛?”我回:“什么是你的?”他说这个网是他放的,我说:“你自己吃还是卖?”他说:“当然是卖了野生的很值钱。”当时就火了,“多少钱?”老头回120不还价,我当时就拿出二百:“找80!”

7、我去触碰他们最大的那一只,它就张开翅膀好像保护他下面的那两个,莫名戳中泪点,希望你们你们被放生以后获竟天年,临命终时,乘佛本愿往生极乐。

放生的必念口诀三句,口诀玄义解

8、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大自然才是你的家,飞翔吧!

9、民国初年,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他那个同学生活非常困苦,学一个‘锅漏匠’的手艺。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他能把它补起来再用。他就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于是就找。找到谛闲法师,在庙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法师问:‘为什么?’‘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老和尚考虑他年岁太大了,在当时,五十岁就是老人,体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念经也念不来,这样,住在寺庙里,让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难过啊!学讲经吧!他不识字,于是,老和尚就拒绝他。结果他就硬赖著:‘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就说:‘这样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他说:‘这没问题,我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统统听,统统接受。’老和尚就说:‘这很好!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寺里。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再说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破庙,废庙没人住,就找一个小庙住下来。’老法师在附近,找几个护法、信徒每一个月给他送一点钱、送一点米,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个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给他洗衣服,并烧中午、晚上两餐饭。然后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交代他:‘你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有好处。’这个人没有读书,但是听话、老实,他就死心塌地念这六字圣号。他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个庙里,三年都没有出门,一句佛号,一点也不杂,这就叫精进。

10、有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他的亲戚朋友。晚饭吃完,就跟那位烧饭的老太太说:‘明天你不用替我烧饭了。’这老太太心想:师父三年都没有出门,今天看朋友,大概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给他烧饭。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庙里去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那是个破庙,庙门都是不关的,到庙里,喊师父,没人应,就再去找一找。看见师父站在寮房里,面对著窗户,手拿著念珠。叫喊,他不回应;走到他面前,才知道,他死了!站著死的,念佛往生了。这时老太太吓了一跳,她从来没有看见人死是站著的,于是赶紧报告那几位护法。这些护法一瞧,也不晓得怎么办,就派人到观宗寺报告谛闲法师。那时候没有车,请人去报信,来回需三天。你看他,站著往生,还要站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谛老看了之后,非常赞叹说:‘你没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啦!’一句阿弥陀佛,就叫专精,长时薰修,是成功的关键。


参考资料

标签:

热门文章
全站热点
精彩看点

Copyright © 2002-2030 武汉代放生网 鄂ICP备2023001930号-3 武汉代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