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武汉代放生网 > 城市分站 >

直辖行政放生联盟网站地址

2023-05-06 08:19 来源:未知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28课

  丑二、受用不可靠:

  除忆昔经历,今吾复何余?

  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

  颂词讲到,实际上受用完全不可靠。“除忆昔经历”:忆的是什么呢?就是回忆以前曾经享受的情景。按照佛经的观点,现在我们虽有一点财富,但是在我们前世的再前世,从无始以来,没有不曾享受过的财富,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转生为梵天、帝释、大长者、大富豪,享尽了世间中所有的荣华富贵。但是随着业力转生之后,以前的受用除了回忆之外,一点也不剩了。这些经历,有的是通过禅定或宿命通能回忆,有的是通过催眠、上师或佛的加持能回忆,有的是通过有神通的人告诉。不管通过什么方式,都只剩下回忆,受用完全不存在了,一点不剩。而在享受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以正法摄持,往往受用越多,越容易生烦恼,造下很多罪业。当然这方面在颂词中不是主要问题,主要是说受用不可靠。

  “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我们因为执著这些终究会抛弃的财富,屡屡违反了上师和佛陀的教言。为了根本不值得贪著的受用而违背上师的教言,实在是不合理,因为财富受用等都是不可靠的,会逐渐消亡。我们有时会想:痛苦也是有限的,也会过去。的确如此,今生中快乐会过去,痛苦会过去,随着时间的消逝,一切快乐和痛苦都会成为回忆。但是当痛苦发生的时候,的确很难受,我们一点都不愿承受。有时仅为今生的一点受用,还会导致后世更严重的痛苦。有些不相信前生后世的人,认为反正就此一生,不会觉得死亡之后还有更大的痛苦,因果观仅在短暂的一生中安立,认为虽然现在有些执著、烦恼和痛苦,但是死后就一了百了了。经由佛陀的智慧眼观察,世间的客观规律是:人死并不如灯灭,生命还会延续。因果规律通三世,今生中自己的种种执著、烦恼和行为,都会导致后世更大的痛苦。

  为了今生少许的快乐,换来后世漫长的痛苦,的确是不值得。佛经中比喻为“犹如舔食刃上蜜[1]”:锋利的宝剑刃口上有一点点蜂蜜,贪著美味的人,为得到一点点甜味而去舔食,结果舌头当即被割断了。为了不可靠的无常受用,违背上师的教言,实在是不值得。上师教导我们断恶修善,趋向解脱,违背上师的教言,就是违背因果道理,违背善恶取舍,相当于背弃了解脱道,从而失去解脱的机会,还会因颠倒因果造业而感受痛苦。

  当我们牢牢执著受用不愿意精进时,应当通过学习颂词反复思考,放下对受用的执著,用更多的精力对治恶业,修持善法,可是我们往往十分耽著受用而不愿意精进。正在享受时无法修持善法,去追求受用时也没有时间修持善法,过度耽著受用荒废了时间。当然欲界众生如果一点受用也没有,也无法生活、修行。但是,对受用的希求应该有个限度,要知道最主要的事情是修持佛法。其次,为了修佛法而寻找一些受用也未尝不可;或者因为前世福报,自然显现的受用也不必刻意制止。关键是:不要因执著受用而成为修行的障碍,为了追求受用而不精进,那就本末倒置了。

  以上宣讲了受用不可靠的道理。了知受用不可靠之后,不论是否拥有财富受用,都会处在知足的状态中,不会因过度耽著受用而忘失了精进修行。

  丑三、亲友不可靠:

  此生若须舍,亲友亦如是,

  独行无定所,何须结亲仇?

  有时我们因为耽著亲友而不愿意当下就精进修行,我们需要了知一个事实:亲友不可靠。如果因为执著亲友而放弃了精进,除了带来违缘,对修行无有任何益处,还会影响到以后的安乐乃至生生世世的解脱。有时我们会想:不修行也可以,只要与亲友生活得幸福,还是有快乐的。实际上所有的快乐都是通过修善而来,现在我们是在坐享过去种下的果,如果现在不修行,以后如何还能再得到安乐?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修行目标有深有浅,有人修行是求人天善报,有人修行是求解脱圣道,但不论如何,都需要精进于善法才能获得。如果因为耽著亲友而不能精进修行,就会失去解脱道,也会失去世间的安乐。

  因此,此颂引导我们了知:“此生若须舍”——现在的身体都是需要舍弃的,“亲友亦如是”——所有亲友在死亡的时候也要和自己分开。“独行无定所”:死后要抛弃一切亲友,孤零零地前往后世。自己非常执著的亲友,为之奋斗了一生,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分离,独自一人孤苦伶仃地去往后世。而且最可悲的是,我在耽著亲友的过程中,没有修行任何善法,这是最不值得的事情。我们了知这样的情形之后,“何须结亲仇?”——有什么必要结下亲仇的因缘呢?的确没有必要。

  亲仇不过是因缘的暂时显现,不必过多执著,清楚这个情况之后,对于亲人是应该爱护,对于仇人就应尽量地宽恕,把精力主要用在修行解脱道、帮助众生方面,这也是发起精进的殊胜修行方式。

  “理当精进”和“迅速精进”的道理讲完之后,接下来宣讲第三个科判:如何精进,这就牵涉到究竟如何修持现行对治力,如何忏悔罪业等内容。

  子三(如何精进)分二:一、意乐;二、加行。

  第一、意乐就是想法,内心中的作意,我们修忏悔、修善法的时候,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态来修行。第二、加行就是实践。就是说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开始修持忏悔。

  丑一、意乐:

  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

  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我们忏悔的意乐从何而来呢?我们怎样能够脱离这种痛苦呢?必须去观察、分析:我们所经历的苦苦、变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等等痛苦,都是通过不善业产生的。“云何得脱除”?既然痛苦都是通过不善业产生的,所以我们如果想要离开痛苦,必须要通过善法来断除不善业、清净不善业。后面讲“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所以应当一心一意地、日日夜夜思维除苦的方法。

  世间的众生认为除苦的方法就是:疾病的痛苦通过治疗可以消除;贫穷的痛苦通过挣钱可以消除等等,都只是在表面上消除痛苦。实际上,只有彻底铲除不善业,才能够从根本上断除痛苦。当然在凡夫阶段,要彻底断除粗大的烦恼和现行的痛苦还是很困难的,首先要通过忏悔的方式清净罪业,然后不断修持让善法的力量增上,通过善法压制恶业而使后世转生善趣,继续保持修行的身份;或者通过修持善业清净罪业,往生极乐世界,获得不退转的把握,再修持永远解脱轮回的殊胜了义的佛法。

  所以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来精进修行呢?应该日日夜夜为了断除痛苦,不断修持断除不善业的殊胜解脱道。

  丑二、加行:

  加行就是真实的修行,此处宣讲了具备正确的心态之后,怎样修持忏悔。

  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

  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

  无明愚痴是造罪的因,我因为无明愚痴犯了自性罪和佛制罪。自性罪是指不论是否受戒,有些行为造作之后就会成为罪业,比如杀生、偷盗等。佛制罪是指佛陀将某些行为界定为一种罪业,其中一部分也属于自性罪,比如说杀人首先是自性罪,同时佛陀规定不可做,所以也属于佛制罪,违犯佛制罪还有违背佛陀教言的罪过。

  “如是众过罪”是指我们的相续中有很多过失和罪业。如果不详细分析,会觉得自己相续中的罪业很少。但在听闻十不善业等自性罪或学习戒律时,越学越会觉得自己身上具足众多过失,好像解脱已经没有希望了,甚至连人身都难以保住。粗看自己像是个修行人,但真正详细观察,似乎这些罪业与自己都一一对应,这说明相续中肯定有众多的过失和应当忏悔的罪业,但也不能坐以待毙,了知罪业之后就应当忏悔。

  接下来讲究竟如何忏悔: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在怙主上师三宝面前恭敬合掌,内心发起害怕痛苦、想要清净罪业的心态,再三礼拜诸佛,通过礼佛的方式忏除所有的罪业。

  此处宣讲现行对治力只提到了礼佛,这只是一种忏悔方式,其他经论如《前行》当中,还宣讲了通过礼拜菩萨、佛塔、上师善知识等殊胜对境来忏除罪业。其次,还可以通过转绕寺庙、佛的舍利塔、具有加持力的佛经等进行忏悔,也可以清净罪业。另外,念诵具有殊胜加持力的大乘经典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华严经》等也可以忏罪。除此之外,观修金刚萨埵念诵百字明或金刚萨埵心咒、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等都可以忏悔。总的来说,只要是修持善法,都可以成为现行对治力。

  忏悔最殊胜的方式是念修金刚萨埵,因为金刚萨埵佛尊发过誓愿:赐予造罪者清净。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一心一意观修祈祷金刚萨埵,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清净罪业。其他诸佛菩萨如: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三十五佛、八十八佛等也发过这样的誓愿,因此在他们面前忏悔,绝对具有清净罪业的作用。我们要用一切方法进行忏悔,当然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修法会有偏好,有些人喜欢念诵金刚萨埵,有些人喜欢礼拜,有些人喜欢抄经,各种方式都可以选择,善法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具足菩提心、空性见,以具足四对治力进行忏悔。

  以上以礼拜为例,宣讲了现行对治力的殊胜修法,以及如何精进。所以我们平时通过顶礼诸佛,发心为自他一切众生忏悔相续中的所有罪业,如是罪业可逐渐得以清净。

  癸四、返回对治力:

  返回对治力就是决定不再造恶的一种誓愿。比如服了毒药之后通过看医生、吃解药已经把毒素清理干净,恢复健康之后,我们再再发誓要时刻注意,不管有意无意,决不能再去碰毒药,否则永远没有彻底清净的机会。最严格的方式就是发誓:“即使遇到生命危险,我也不再造同样的罪业!”有了这样的誓愿力,就能够帮助自己清净罪障。在《大圆满前行》当中讲到,有人忏悔时这样思维:“我现在造一点罪也无所谓,反正可以忏悔。”如果有这种心态,即便修忏悔也不能完全清净罪业,所以第四力返回对治力很重要。

  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首先祈祷诸佛宽恕我以前所造的罪业。佛陀一定会宽恕的,因为佛来世间就是为了度化众生,绝不会因为我们违犯了佛陀制定的戒律而不予宽恕。佛陀制定戒律、宣讲因果,就是为了让众生从最初开始,对不该做的事情就有所防护,如果自己仍旧造作了恶业,佛陀还是会宽恕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忏悔令罪业彻底清净。所以,对于以前所造的罪业,先在佛面前祈求宽恕。

  恶业既然不是善行,不是令佛欢喜的事情,我就发誓以后绝不再造。如果有这样的决心,罪业很容易清净;如果在忏悔时稍有犹豫,没有决心,效果就不明显。我接触过一些人,他们在忏悔时,前三种力都可以具足,惟有最后发誓:“乃至遇到生命危险也不再造罪业”这一条做不到,因为无法具足这样的心态。虽然念了很多忏悔文和咒语,但始终没有出现罪业清净的验相。因为因不具足,果也很难产生。对于修行者而言,如果真想彻底地清净罪业,或者真正认识到今生的种种受用并不重要,无穷的后世乃至解脱道才最重要,内心就会非常想马上清净罪业,那么一切要求都愿意做到,具足返回对治力就不是很难。既想获得清净又想有所保留,心态就会自相矛盾,很难真正产生返回对治力。同样,忏悔时不愿意发露,很难具足厌患对治力,会障碍自己的忏悔。所以,如果真正想要快速清净罪业,具足四种对治力是很重要的。

  以上就讲完了第二品忏悔品,我们共同将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能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1]《四十二章经》:“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永信法师解析少林寺现代生存方式:先传承再生存

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一座寺院的现代生存 释永信疑问

塔林练功的少林武僧延敖

一座寺院的现代生存

永信法师疑问

◎李鸿谷 摄影◎张雷

2004年,探索频道去嵩山少林寺拍纪录片。据说,他们不知道如何翻译“方丈”这个词,于是将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直译成“少林CEO”。

以现代企业制度来比拟并分析一座寺院,其间当然包含着一层公众的疑问。这种称谓准确吗?答案,未必是或否那么直接。解答这一疑问,我们必须回到并且进入少林寺本身。30年的改革开放,一座寺院正在发生生存方式的演进,如果我们失去观察,任何答案不免武断。

在被称为“CEO”两年前,永信法师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减免信徒进入风景区内寺院门票”。这一议案并不因为仅仅只是“门票”问题而可以被轻薄。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个通知,

《关于与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游览参观点对宗教人士实行门票优惠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2714号)——由此可见门票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泛。这才是中国宗教生存境况的一般性背景。

但是,对于少林寺而言,门票问题是个悖论:一方面,方丈永信法师希望减免,最好取消;而另一方面,嵩山少林风景名胜区的门票100元一张,一年的收入超过1亿元,而少林寺将从中获得30%的收益分配

直辖行政放生联盟网站地址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都是少林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风景区门票的政府收入与风景区里寺院的分成,这是少林寺“经济”构成的主体部分。但是,永信法师真实地希望减免——他向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坦陈其理由:

信仰自由,却因为门票而受到阻碍,无论怎样讲,这都不合适。发改委通知,亦系遵循这一原则而刊布。少林寺众僧,比如监院延琳法师告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未来门票的减免将是大势所趋。但是,以依赖门票收入为主体的少林寺,在减免门票后,如何自立?这当然是悖论,同样也是疑问。

对于一座中国著名的寺院而言,其疑问并非门票问题这么单纯。1998年,少林寺到国家工商总局查询“少林”商标,发现截止到此时,这一商标已被与少林或佛教毫无关联的57种商品抢注。

那么,“少林寺”或者“少林”商标及其背后所隐含的知识产权,其归属究竟是在嵩山上的那座寺院,还是全社会?或者,谁抢到(注册)就归谁?这是永信法师与少林寺从自身的经历,向这个时代提出的真正深刻的疑问。

永信法师提出的疑问,看起来需要足够的时间,在完善宗教、商标、知识产权、物权种种法律体系之后,才有最终明确而明朗的答案。但是,永信法师似乎等不及这一结果的到来。与其被动地让别人来侵占并滥用“少林”这一有着15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资源,不如主动接受并进入这个时代,这是他和少林寺的选择。永信法师的选择,自然又引发了媒体与公众的疑问。如此这般还是寺院吗?疑问是双重的。

平心而论,一座寺院比如少林寺,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现代社会,为生存而进入它所处的时代环境,并遵循时代的规则,自然而必须。只不过在当下中国这个时刻,我们需要更为本土的佛教比如少林寺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传统的智慧与知识资源,显然,至少目前这一需求的满足尚待时日——需求与供给在此处构成落差。公众疑问的心理底因在此。

当然,疑问——无论是公众的还是永信法师的,只是我们进入、发现并理解一座中国寺院在现代社会生存的起点。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时很坦诚地说:“我们所有的努力只不过在寻找一种生存的模式。对于少林寺,首先是传承,之后是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公众的需求以及信众的需求。只要这样,我们就能生存,就有价值。我们能够提供什么?生活方式、智慧和知识。”

生活方式、智慧和知识,这是一个已经达成的结果?不。正处于中国重大时代转型过程中的少林寺,这只是它开始的一个方向。

少林寺:由武功生发的自我重建

少林寺内部如何管理,是个更加复杂,可是少人关注的话题。

1988年,少林寺武僧表演团成立,这是一个开始。但更多的少林遗产还是处于乡土状态:少林骨科药方和药膳方极多,只是少林寺的僧侣们一直在乡间行医;而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当时几乎没人关注其禅修。2004年始,永信法师成立少林药局和禅堂,药局的目标是恢复近800年历史的少林旧制和医宗传承;而禅堂恢复后,完全按照宋代仪轨集体坐禅,每年的禅七会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禅和子”。

永信法师解释:少林寺选择了将传统的“禅、武、医”作为“软件升级”——永信法师很喜欢用外界的流行词,这更近似自我重建,重建一个断裂的传统。

主笔◎王恺

封闭的传统武功

武僧团的教头延奥最后一次和外人交手,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了。而再之前的一次交手,更是在7年前。记忆这么清晰,并非因为交手机会少,纯粹是因为他在两次交手中轻易胜利,3年前的这次,甚至对手在一丈外就近不了身了。不过,他并不愿意提起这些。

和延奥的谈话,约在少林寺特有的紧那罗王殿外,这是少林寺供奉的少林功夫护法之神,为一般寺院所无。传说“紧那罗王”就是明代一位在某个危急时刻解救了少林寺厨房的老火工,一直偷偷习武,被后世奉为神灵。

可是现在少林寺已经不存在那种偷练武功之人了。功夫高强者,被请入武僧团当教头。武僧团不设总教头,几个教练都强调:本寺没有绝对的武功第一。延奥说:有时可能你胜过了别人,别人也可能胜过了你,你能说谁是第一呢?人生境界也就是功夫的境界,到了高境界,功夫才会进入到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达到无物无我之境。

为了类似原因,少林寺的武僧们不参加任何武术比赛,更不参加什么电视擂台比武,拒绝了竞技和比赛。在他们看来,外界搞的是“武术”,不是他们所修炼的“功夫”。

如果穿着阔大的僧服,一点都看不出延奥有功夫在身,只是觉得47岁的他非常年轻。后来他身穿短打拍照的时候,才惊奇地发现,他的胳膊,是一般人的两个粗。延奥很欣然,看不出功夫才说明自己有了真功夫,不像十几年前走出寺院的时候,经常有人来主动挑衅他。

上世纪80年代,那部著名的电影《少林寺》的放映,激发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少林寺学习武术的热情,延奥就是其中一位。这是少林寺的功夫还在周边乡村流行的年代,延奥向村里的老拳师学武术。1993年是延奥接触少林寺内功的年份,他本来的师傅80多岁了,功夫和医学兼通,包括修炼《易筋经》的法门,可是到了一定时候,还是劝说延奥入寺修行,因为他已无法提高延奥武功的境界。他告诉延奥,“不修炼正宗的功夫,你永远是个蛮汉而已”。

延奥于是就带着练武功的目的加入了少林寺武僧团,可是他立刻发现,自己在寺院外练习的武功,和寺院内的学习很不一样。他说,“最大的区别,外面的仅仅是技术,里面的才是功夫”。

不像外人所想象的神秘,少林寺《易筋经》的学习并不是封闭的,延奥进入寺院,和几个师傅学习过《易筋经》。“修行全在各人。”寺院里还有得了胰腺癌的僧侣学习《易筋经》的,在北京被医院拒绝收治的人,回寺院修炼了几年,现在还活着而且被请到香港特区、欧洲教养生。

也就是那一年,延奥礼永信法师为师皈依佛教,不过,寺院里后来的僧侣,全是礼永信法师为师皈依、出家。修行,还是各自的事情。延奥说自己的进步,全在于默默地练习内功。“少林寺内功心法很多,像外界说的铁砂掌、金钟罩其实都是不同的修炼方式,每个人的进境不同而已。”到最后,“修炼成了自我的东西,而且,光练武功不行,一定要修禅,才能进步”。

他说,7年前有一次,他在寺外开武校的俗家师弟请他出去,说是有个外地来的师傅很厉害,也是练习的传统少林功夫。“我也用小洪拳,和他同样的拳法,两次打败了他,而且,两次是同一个招术。”说得很轻描淡写。

5年前,也是师弟带一位拳师慕名前来交手,却之不过,只好见面。“对方是个山东拳师,喜欢用手顶住对方的手,双方近距离交战。我对他说,近距离交手出手见伤,还是隔开距离吧。”结果隔离了一丈远,延奥从体内发出一声大“哼”,用了俗称“狮吼功”的招术,还没动手,对方不战而退。

听起来很神奇。可是在普京来少林的时候,少林寺指定延奥在后大殿为他演练“心意把”,这是一套少林传统功法,表演过程中,延奥不由自主会发出吼声,明代大殿里的回响震耳欲聋。延奥说,表演结束,普京给他鞠了一躬。延奥解释,普京练习的是俄罗斯的传统摔跤,注重实力,他不会觉得那些华丽的武术动作好看,倒是传统功夫比较吸引他。

就这样,进寺院17年,延奥由最普通的武僧团表演成员,开始变成常驻僧侣,受戒出家,现在,已经成为少林寺传统功夫的代言人之一。

这么些年,从武僧团走出去的高手层出不穷,有被公安机关请去当武术教练的,也有去国外开武行的,还有一对传奇的兄弟,一个叫延虎,一个叫延豹,先是被特招进了武警某部队任教,后来自己在深圳开了一家很成功的保健器材公司。可这些“外面的成功”,在延奥看来,代表不了少林寺,绝对不是武僧团团员们的目标。他说,凡是还俗了的武僧,“在世俗上取得成功,挺好,可是也挺可惜的,武功的修为,也到此为止了”。

他说,传统的少林功夫,只能在寺院里得之。“少林寺讲究禅武合一,在我修行中看来,不仅是合一,禅武就是一体的,这也是我越到后面越不与人交手的原因。练习武功不是为了战胜谁,而是为了自己修行。”与延奥类似,武僧团的两位教头,几乎都标榜自己多年来不与外人交手的事实。

在永信法师的说法中,也找到了类似的说辞:“武僧团的创立,就是为了传承少林功夫的,所以,进我们武僧团的孩子,学习的全部是传统的少林套路,和国家现在的武术比赛的套路完全是两个系统。”当然,你要是学习到了一定时候,想离开也自便,因为武僧团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学武的孩子本来家庭都穷困,来这里学到一技之长,出去至少能有饭吃。”

少林寺外的武校的门口,挂着的是有几名学生参加国家级武术比赛得奖的条幅,可是,少林寺的功夫,越到最后越是自己的修行。

不与人交手,少林寺的武功如何展示?武僧团凭借什么吸引新人才来习武?

标签: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