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武汉代放生网 > 城市分站 >

荷泽放生鱼去哪里放好

2023-05-20 16:36 来源:未知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349.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

  349.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成就大力菩萨;二者、属因缘新发心菩萨。大菩萨为众生随所应度受身,不避边地、邪见;新发意菩萨若生是处,既不能度人,又自败坏,是故不生。譬如真金在泥,终不败坏,铜铁则坏。邪见者,所谓无作见。虽六十二种皆是邪见,无作最重;所以者何?无作,言不应作功德、求涅槃。若言天作,若言世界始来,虽是邪见而不遮作福德;以无作大恶,故不生。又初发心菩萨,染恶心行十不善道,无有是处!何以故?是菩萨一心回向,贵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贵世间法。是人未离欲因缘故,虽起诸烦恼,终不染心作恶,虽加杖楚,终不夺命,不取他财令其失命。是菩萨断一切不善法,修集一切善法故,不生八难处,常得八好处。

  【大正藏】第25册{大智度论卷九十三}页741下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芦山地震生死追思

荷泽放生鱼去哪里放好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芦山地震生死追思

  芦山地震牵动着我们的爱心。震后不到1小时,武警战士就出现在芦山县街头;大量救灾物资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汇聚;爱心人士的私家救援车甚至堵塞了通往灾区的道路……从网络流传的图片和文字中,我们能了解到废墟中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受难者的名字和故事被贴在网站上,启迪着人们追思生命的脆弱。

  也许前一天,你还在为工作和生活而应酬奔波,但浏览网页和报纸,听到地震的消息,内心为之触动。当我们在捐款箱里投上10元、100元,当我们献出几百毫升的鲜血,乃至黑夜里默默地点上一盏祈福灯,我们的心已经在想着更为重要和本源的事物,那就是生命本身。在生命面前,我们平时所追求、忧虑的许多东西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佛陀说,老、病、死能启迪我们去思考生命,脱开琐事的纷扰,走上珍爱人生、追寻真谛、奉献大众的道路。佛陀自己生为王子,面对深宫中的丰饶享受,他想到:难道世间人都如此幸福而没有苦难吗?看见老人、病人和人死去之后亲人的痛苦,他联想到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父母亲人终会逝去,于是想找到一剂帮世人解脱老、病、死之痛苦的良方。为此他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终成为圆满的“觉者”。

  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少关注死亡的问题。孩子们“人死后到哪里”的发问,往往会被塞给一系列医学和生物学的解释;在现代科技声、光、电的刺激下,年轻人思考死亡的心思很快会转移;葬礼的布置过于华丽,入殓师的化妆技巧过于高超,掩盖了停尸间里的腥臭、死亡本身的残酷。只追求眼前的快感,生命反而变得极其躁动、无聊。因此,当我们透过地震的因缘成就一分善心、善行时,也有了重新思考生命本源问题的机会,体验到人类生命深处的联结、休戚与共。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仰的价值超越生死的界限。信什么呢?相信世上有善良与崇高的“大道”是值得我们去践行的;相信人性的善良、生命的珍贵。佛教认为,生命是无限的,一世世的轮回就如每一天日月的往复。我们是世间的过客,并不久住于此。生命是一所学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学习慈悲与智慧,成就一颗清净、圆满的真心,尽可能地去帮助我们所遇到的人,解除他们的痛苦,给寒冷的心带去温暖,给躁动的心带去清凉。

  由地震而启迪的爱心,为什么不能变成我们生命的常态呢?当我们为受灾的人捐出善款时,我们的心是平等的。我们并不在乎拿到这笔钱的人是不是我们的客户或领导,是不是曾帮助过我们或是曾在背后说过我们的闲话。在生命、生死面前,他们是平等的,我们与他们也是平等的。佛陀说,在无限的生命中,我们都互相做过父母、亲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所以,让我们感恩地震所带来的因缘。我们做了多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的启迪和洗礼,从此净化了心灵,改变了我们未来的生命。

标签: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