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封面和封底是其中的一位主人公——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在有关她不到5页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母亲的痛苦与不舍。在此之前孩子的知觉已经几乎没有了,大部分是在靠药物维系着生命。尽管在母亲看来她走得并不平静,但是在那张记录孩子死亡后表情的照片上,一点儿也看不到痛楚。
5、文章的标题是:“至少她来过这个世界。”我倒更相信摄影师瓦尔特观察中得来的经验:“新生婴儿的脸上表情都很恐怖,而人在死亡前后的脸上表情却很安详。”记起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里对“Iamborn”的解释——英文是被动态,直译成中文是“我被出生了”。我的生命起点不在我自己的手里,不是由我决定的。
6、不过,我并不认为摄影师的经验适用于所有人。你会发现,书中记录的人物的脸上,有不甘心、平静、满怀希望,也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还有深深的哀伤。
7、曹女士是瓦尔特采访的一个病人。她住进临终关怀医院前,已经大约10年没有出过家门了,但她表现得一直非常乐观。她常常笑,很少抱怨,她很有耐心,态度泰然自若。因为她已经不止一次地面对过死亡了,她保证说,她不害怕死亡。每天她都会做冥想,她希望在自己的最后一秒钟舍弃一切牵挂。然而,到最后,她还是被某种紧张和不安控制住了。
8、曹女士是带着怎样的心态走进另一个世界的?她的女儿回答说:“人在面临死亡时,他的一部分会很高兴,他的另一部分会充满恐惧。”我想这恐怕才是常态。
9、读过书中故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之前有过更多留恋更多恐惧、做过更多挣扎与奋斗的人,走的时候反倒平静。
10、汤姆·彼得斯在他60岁的时候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刻下这样的文字:“他本来可以成就一些非凡的业绩,但他的老板却不让他那样做。”他希望生命能够再延续几年,他希望墓碑上的文字是:“他曾经是一个‘玩家’”。
二、云南哪里可以放生飞禽
1、而对死亡与生活,我还没有认真想过。
2、“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还有一天可以工作。”贝聿铭的这句话总嫌矫情。还是乔布斯更本色。他说,他每天早晨都要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他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3、答: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只要是发心清净、尽己所能去放生就好。不要抱着功利的心态去上供下施。比如花两千块钱放生一头牦牛好呢,还是花同样多的钱放生一百条鱼好呢?是放这种鱼好呢还是放那种鱼好?这个真的很难说,关键看发心,要把帮助众生解脱痛苦放在第一位。其实你在这样比较权衡的时候,你关心的已经不纯粹是牦牛或鱼的福祉,你还很在意放生活动是否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你的目的,比如,完成承诺的放生数量或者获得更大的功德。放生时一味追求数量,弃大舍贵、择小选贱是不可取的。慈悲心、菩提心的首要层面是平等,如果只放个头小、价格便宜的动物而故意避开那些大的、贵的,或者只挑好存活、生命力强的动物,就不平等了,很难圆满四无量心、菩提心的修持。
4、总之,放生时最好不要带着拣择的心事先想好要买何品种,应当遇见什么,就买什么放生。
5、答:也有朋友,询问放生到底怎样放才会产生效果,这里简要说一下。放生,是佛菩萨最高兴的事情,放生越多(救动物命、救人类性命等),佛菩萨奖励越多,必然是有求必应,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大老板悄悄放生的原因。放生,要产生效果,要达到三个条件。
6、心里要发愿,我愿意购买那些即将被杀掉的动物、鱼类、鸟类、乌龟蛇等,让他们远离杀戮;也可以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实现****目标。要注意,放生要有真心,要真心实意,出去开支花销、必要存款之外,尽可能多的拿出资金来放生。放生越多,感应越快。譬如,你每月的剩余收入是几千元,那么你至少要拿出几百元放生,如果你收入每月收入剩余几百元,那么你要拿出几十元来放生。大家一定要记住,自己放生,千万不要当成一种荣耀到处宣扬,那样你得到的是别人的赞美(或许有人会对你进行讥讽,从而打击你的心情);为了劝说别人放生,你可以适当的说一些放生的体会,是可以的。总之,要发心放生,不要虚假的放生。
7、千万不能,今天放生,明天又杀生,那样没有效果的。此外,最好吃素,至少不要吃现杀的动物鱼类等。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高官、大款都有疑难疾病吗?因为他们经常吃海参鲍鱼、经常吃鲜鱼活虾、甚至野生乌龟等。你想想,这些动物本来活得好好的的,因为他们喜爱吃,所以丧命。这些动物就会自己的仇恨记在这些杀他的人的身上,长此以往,不得病才怪呢!
8、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有的人放了生,开始升了官、赚了钱,可是他接着就做了不孝父母、偷盗、陷害他人、邪淫、杀生等恶事,结果很快就出现了负面作用。放生是改变命运的最快方式,希望大家多放生、经常放生,尤其是,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口出狂言?
9、放生的数量=积德的数量
10、积德数量自己过失的罪恶=好运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