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武汉代放生网 > 城市分站 >

阿拉善盟哪个湖可以放生鱼苗

2023-05-13 08:36 来源:未知

宽运法师:真诚供养 感恩惜福(第五届国际供佛斋僧大会)

── 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假尼泊尔中华寺

 举行「第五届国际供佛斋僧大会」

  经上说,往昔佛陀转法轮时,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男女净信居士俱集一处,此时波斯匿王及施主给孤独长者庆喜做广大供斋,所获之福等同本师及眷属所行一切善业功德,于大法会及转法轮时,普做供养。僧众皆恒作加持及发愿:行持如是善举,获得发愿及加持,未来同获解脱。

  由于「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因此「供僧」即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贪执,得清净心。发心所以设斋供众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将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据《赞佛僧功德经》载,佛陀曾说:「诸法因缘生,安住希求意念中,为彼悉作何祈愿,即得如是之成果。 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三宝。」 《增一阿含经》卷一亦云:「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由此可见,供僧功德之殊胜。

  出家人以「道」为力,仰仗修行,进德修业;而在家信众以「信」为力,以供僧功德,增长福慧;由于信众布施道粮,供养有道、有学的出家人,让他们没有物资的缺乏,专心修道,而能积极弘法利生,将佛法遍布世间,是故居士于此供僧因缘,可谓功德无量,实在护法护教的菩萨行。

  2011年12月27日上午11时至12时半,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于尼泊尔中华寺内举行了「第五届国际供佛斋僧大会」;应供僧侣包括泰国、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斯里兰卡、越南、缅甸,以及中华寺、香港西方寺、辽宁圣水寺等各寺院代表等一百多位僧人;会庄严清净;首先由宽运大和尚致欢迎词,然后由中言长老、觉真长老、明浩大法师,以及各寺院大法师致词;致词完毕由香港众居士代表派发供养,气氛和谐,吉祥殊胜。现在宽运大和尚致词内容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诸山长老、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我们水陆法会圆满的日子,我们普同供养,法师们普同应供;今天是我们近三百位的法师、居士来到蓝毗尼中华寺进行水陆法会最圆满的一天,真是佛菩萨的加被,还有本焕大长老、永惺大长老、印顺大和尚的加持,所以我们的水陆法会非常的殊胜,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因缘,让我们汉地的佛教,有机会第一次来到尼泊尔,来到蓝毗尼园做一场盛大的水陆法会;我们这一场水陆法会的目的,就是祈祷世界和平、国家昌盛、人民安乐;各位与会善信,身心康泰、安居乐业、如意吉祥!这个因缘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我们有「五路军」齐聚在尼泊尔,这是个大因缘:有香港的护法居士,有深圳弘法寺的义工,有东北辽宁圣水寺京的护法居士,有五台山白云寺的护法居士,还有今天谢咏禾居士和二十多位居士,在绍云长老的带领之下齐聚在中华寺;这个因缘实在不是一个小缘,是我们多生多世的缘份,就因为我们与佛有缘,所以今天才聚集在一起。

  我们非常的有福报,承蒙旭日集团杨钊居士大力的赞助,还有安达旅运的江林太令居士、黄陈美珍居士、黄杏茹居士、邓卢淑华居士等等;当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的,就是中华寺的监院明浩大法师,他不辞劳苦,在最近一个月里,出心、出力,默默地付出;此外,也看到我们两地的居士、法师们,相处、合作得也是非常的融洽,非常的愉快,这都是将来香港佛教和内地佛教一个相处的模式;我们都知道香港佛教和内地佛教,都是同根同源,而且最根本的根也就是在尼泊尔和印度。当然,我们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到达清净的彼岸;所以我们来到佛陀的出生地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去那里啊?去鹿野苑、去恒河、去菩萨伽耶、去正觉塔园的菩提树下,去体悟佛陀的觉悟,去体悟佛陀的成道,去追寻佛陀的足迹;因为佛陀是我们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今天我们能相聚在佛陀的出在地,这都是我们多生多世的缘份,而且这是我们自我使命的感召;我们今天一言一行,在在处处所代表的,并不是我们的个人,而是佛教──中国佛教的全部;因此,我们所结的缘不是小缘,而是十方法界的缘,我们要结「四圣」的缘,即是佛、菩萨的缘,声闻、缘觉的缘;我们修学大乘,也就是学习慈悲无量,所谓「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的「四无量心」;我们更要结「六凡」的缘,即是天、人、修罗、地狱、饿鬼;藉由法会的上供下施,让我们都能得到佛力的加被,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

  因为我们慈悲伟大的佛陀,他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道之时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是以佛眼所观、所见的境界,如果我们以凡夫眼观之,还有相上的分别;既然是本具如来佛性,那我们一念菩提心起,一念大悲心起,将来就能够同证菩提,共成佛道。

  当然,我们都知道,凡夫要修行成,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直至圆满菩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但是我们今天有「异方便」,我们可以修行净土法门,我们可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我们发愿求生西方,将来同生极乐国,到那里去继续修行,听经闻法;将来还度娑婆,这才是我们菩萨道的悲心使然。希望大家都能够发心,都能够发大心、发长远心,只有这样,我们汉传佛教将来才会发扬光大,我们才能够早日成佛。我真心的感谢大家,心里头更是非常的赞叹大家,因为大家不畏艰辛,千里迢迢来参加法会,而且满心欢喜、法喜充满,我相信远在香港我们的师父上人,他老人家也一定会同样以无限的欢喜心来祝福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够早日成佛!阿弥陀佛!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太虚大师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生道德之大概。

一、以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错误

在中国,向来有许多学者及一般的人,因为没有了解佛法,就对佛法作种种误会的批评,以为佛法是非伦理的、非人生的;尤其是近年来讲中国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误解得更加利害。实则佛陀之说法,其动机虽是很广大的——普为一切众生,而说法的中心对象,则仍在人类众生,故佛法实是人类众生的佛法,佛所说的一切学理和道德都是未离开人间的。所以说佛法非伦理、非人生,只要是稍稍研究过佛法的人,闻即知其误。

二、众生升沉以人为枢纽

阿拉善盟哪个湖可以放生鱼苗

依佛典说,一切众生都是佛陀说法教化的对象。一切众生是包括了一切的动物,动物中有人类及更上等的和其他低等的动物,故佛所教化的对象是很复杂的,有知识程度比人类下几等的,亦有知识程度超越人类以上的。虽然如此,但以人类为一切众生上下升沉的总枢纽。因为在人类中不努力行善而堕落了,就成为很愚蠢的知识程度不及人类的低等动物;若在人类中更求精进修养的向上,则就成为思想和智慧等都超越人类的动物了;可知上升下沉的枢纽,完全操诸人类。那末,我们应怎样注意人类才好呢!

三、人于一切众生中最富创造力

所以要特重于人类,就如俗语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因人类在一切众生的万物中,意识上多自由活动的力量,富于创造性,多闻博学,知识深刻。对于古人遗流下来的。一切文化道德等等,不但能完全接受过来,同时还能于中有思考力,起一种是否确实的拣择真理的作用。故人类虽为许多众生中之一类,而高过其他的众生,能以知识研究一切事物,并能以多人的知识来作种种交换互助,在交换互助中完成创造的进步。佛就是观察到人类众生有如此特殊的力量。所以在人类中现身说法度人了。

四、佛法中五乘共法最重人生道德

佛说的一切教法,可总括为三类;一、大乘教法,二、三乘教法,三、五乘共法。这五乘共法的教义,是说明由人乘进到天乘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佛乘的进化论,而以人生为进化的基础。这五乘教法最注重于人生道德,为五乘人所共同修学,所以叫做五乘共法。普通人批评佛法为非人生、非伦理,是因为他们对于佛法只知出世的三乘教法,而没有了解到普遍的大乘教法和五乘共法的意义。其实佛法的根本在于五乘教法,就是重在说明人生的道德——教人应该养成怎样善的思想和善的行为,方算是人生社会合于理性的道德,那末,批评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谬见,也可以不攻自破。

五、善生经之六方与儒家五伦

在许多佛经中,有一部叫做善生经。善生是佛世一个长者的名字,因佛为此人讲说此经。故就以人名为经名。善的意义即是道德,是明人类由善业为因得生为人类,是由于过去善行之因所以得到现在善行之果,人类的生命便在这善因善果中保存著、维持著。但要把这善因善果的生命继续维持到将来,使之不失,则依然需要行的道德,因这完全是善的道德的结果,若没有善的道德,便要堕落而失却人的生命了。

善生经还说明礼拜六方的意义。因印度当时有礼拜六方的风俗。佛因随机说明礼拜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各有意义;礼东方时如礼父母,应生孝敬之心;礼南方时如礼师长,应起敬重之心;礼西方时如礼夫妇,夫妇之州应当和睦与爱敬:礼北方时如礼君臣,应明君臣相资相助相济相成之理;礼下方时如礼主仆。须明主慈仆从之义:礼上方时如礼神圣,对于一切宗教所崇奉的佛和圣贤等要其有正当的崇仰和敬礼。这样东方如父子,南方如师弟,西方如夫妇,北方如君臣,下方如主仆,上方如宗教;人生在六方中,时时刻刻可以产生出敬爱之心,这敬爱心的维持和不失,人生就时时刻刻在道德中过生活了。

儒家所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即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产生出这五种最适宜最合理的行谊,故谓之伦理。他与善生经六方的意义颇为相类,如君臣、父子、夫妇都是相同;师长、主仆等的礼义,即可摄入朋友、兄弟之中了。所以善生经的六方和儒家的五伦,对于人生伦理道德的发明,实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那么、儒家的五伦既是人生伦理道德,佛的六方又何尝非人生伦理道德昵?

六、人生道德之十善与五常

佛教的人生道德的标准,便是十善。十善从消极的方面说:一、不残酷杀害生命,二、不偷盗他人的财物,三,不邪淫别人的妻女;这是从身体行为动作上说的。还有在口头言语上的,则有四种:一、不说谎话,二、不绮语,三、不两边搬嘴播弄是非,四、不恶口骂人。在意识上,则有三种:一、不起非分的贪求,要达到一种目的,必须择正当的手段与方法:二、对一切人和一切事不起嗔恨心,其反面即是慈悲和平;三、对于一切学问,须以广大的智慧来充分的了解,不局于一隅,自作愚痴。这是从消极边说,若从积极边说,则此十善即是仁、义、礼、信、智的五常:不残杀即仁爱;不偷盗即义利;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的四种即是信;意识上的不贪、不嗔、不痴的三种就是智。可知佛教的十善道德,就是儒家的五伦道德,而且是更加周密详尽的。

七、以自他二方现未二世均益为善

上面曾说善生、十善,此善字,便是佛教以之发挥人生道德的根据。但佛教所说的善,究竟到如何程度才算是善呢?善的定义如何?简单点说,我们平常在行坐语默出入往还之间,凡是起一念行一事,于自于他有利而无害有益而无损,不但现在如此,即未来也是如此,在现未二个时代上,都合于自他两利的原则,这便是对于善字所下的定义,也是佛教说一切道德的基础。

八、自他俱利之精义

佛经中常说:凡做一切事业,都要自利利他。这自利利他表现于行事上就是道德的行为。若说明之,是有很精微的意义,和前说的六方、十善、五伦、五常的人生道德比较起来,要更来得普遍与适宜。因为自他的范畴应用非常广大,如以一人单位为自,则其他的人都是他;不但其他人类是他,即所有一切众生都属于他;此义非常广泛与普遍,无处不适用。不但他义是如此,即自之一义亦非常普遍。如以一人单位为自,则余人为他;若以一校单位为自,则此校以外为他;乃至以中华民族单位为自,则国际的其余各民族为他;再扩之以全人类单位为自,则其余众生为他。是知自他是从相对上显明,并无固定的范围,虽无固定的范围,而其中自他在相对时各有其分齐,豪不紊乱,如人和人间之自他,国和国间之自他。本此自他,凡有所作所为,皆以自他两利为前提。知道自他普遍的原则,就可以做到自利利他了。

九、以不害他及能利他为道德

从自他两利的道德的标准上。依于佛典说明道德的行为,则凡一切行为是害他的即是两害,一切行为是利他的即是两利。故佛教的道德行为,以不害他为消极的道德。以能利他为积极的道德:这就是佛教人生道德的结论。

标签: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