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武汉代放生网 > 城市分站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公鸡放生地址

2023-05-20 16:56 来源:未知

  问:过春节的时候杀生,我们这些皈依佛门的该咋办?

  仁炟法师答:第一,不见杀、不看;

  第二,要给它们念佛,给这些生灵念南无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然后再念《往生咒》七遍;

  第三,平时吃饭前要念《拔毒咒》 “三拔罗伽多”。每顿吃饭都要念“三拔罗伽多”三遍。吃饭后,要念《净口业真言》、《净三业真言》。

  《净口业真言》: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念三遍。

  《净三业真言》: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達摩娑嚩。婆嚩秫度憾。也要念三遍。

  当然不吃最好,如果条件不允许,尽量吃肉边菜。记得千万不要念《普供养真言》,不要拿肉类供养佛。

【生活禅读书会】第二课:关于生活禅几篇文章开示I

老师:这个资料书大家看完了以后,有什么疑问或需要深化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以提问的方式来交流好不好?

学员问:刚才您提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修行当中,要有一个念头想到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刻,要拿这个做当下一念的话,是不是也是头上安头的做法?我们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应是如如不动,闲闲自在的,有外在事情的话我们去对应它,没有的话就观照自己的念头,不需要有其他的想法强加于自身,是不是应该这样?

老师:你说的对。是头上安头。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对用功夫不紧切的人,散漫的人,或者浑浑噩噩的人,我们需要提起这样一种方式。那么即使这样提的话,仍然是要把所有的其他不好的念头化解掉,还是要让心里了了分明,什么事情也没有,闲闲自在,这个真正的是跟道相应的一种状态。

学员问:我有时看到一些有修行的法师,让人看到就是感觉特别洒脱自在,就这样一种状态的出现,是不是平时内心就如清风似的?比方说我们外界事物,没有的时候就保持灵明自在,如果有事情的话在去应对呢?我们平常是不是也不应该别没事找事的,思考这思考那,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灵明自在?

老师:这个保持灵明自在,对日常的一切都保持灵明自在,不随它转,这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但是我们连这个东西,如“我要保持灵明自在”,这个东西就“是”,不要立这种观点就对了。如果立了这种观点的话,也是会出问题的。所以德山禅师讲,“汝但无心于事”,也就是你的心里没有事情,心里不装事情,那么这个时候“虚而灵,空而妙”。他也讲了这个意思。

I" TITLE="【生活禅读书会】第二课:关于生活禅几篇文章开示 I" /

老师:我来提问题吧。老和尚讲修行要落实在当下,提出了“修在当下,悟在当下,证在当下,庄严国土在当下,利乐有情在当下”,那我问一下,“证在当下”是什么意思,你们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比如说我现在起烦恼了,请告诉我怎么证?

《“将修行落实于当下”之解读》这篇文章,大家不要当作知识来读,应该多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否则的话,看过了就跟没看过一样。比如我刚才说的这个证在当下,或者是修在当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现在起了一个烦恼,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我应该怎么做,或者你们会怎么做,

首先从见地上把它讲清楚,从用功的原则上把它讲清楚,然后从用功的方法、下手方面把它讲清楚,只有这样弄清楚之后,那么你才真正理解老和尚所说的修在当下,证在当下。

学员:我觉得首先是觉察到烦恼,自觉嘛,觉察怎么升起的烦恼,这样烦恼自然就化解掉了,化解掉了就没有烦恼,也没有可以烦恼的人,这样就证到了。

老师:对,就是这样,就这样,你说的很对,就这样来解决。如果你认为还有一个灵明自在的自性可抓住,你已经落入知见当中了。因为自性是了不可得的,六祖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你还要抓住一个自性,你认为有一个境界,就是自性的本来状态,然后你想安住在上面,这都是妄想。

学员问:那我们平时所说的“见性”的“性”,到底指的是什么?明心见性的“心”和“性”到底有什么差别?

老师:这么说吧,见到心念的空性,然后恒常的,不间断地见到你心念的空性而不被念头所转,能够自主的那样一种东西、那样一种观照和觉照,这就是明心见性。并不是说有一个境界,像很多人说“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了了分明的那个空档”,那个叫自性,并不是说有这个境界让你抓住它,认为这个就是见性,这个要注意。

I" TITLE="【生活禅读书会】第二课:关于生活禅几篇文章开示 I" /

学员问:那古人常有的一种境界就是豁然贯通,还有老和尚常讲的打破黑漆桶到底是指什么?

老师: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六祖坛经》的时候再展开,讲到怎样破初关、重关、牢关

,

怎样见性的问题。但大家一定要注意,明心见性它不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非要用教下的语言来解释的话,我只能跟你这样说:“后天用来观修的始觉之智,跟先天自性本有的妙用它叫做本觉是相应的,是完全相应的”。这个本觉是什么特征呢?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公鸡放生地址

那我们再举一个公案,让大家有一点信心。这个玄沙师备禅师,在福建漳州这个地方传法,他是雪峰义存禅师的弟子,他本来跟雪峰义存禅师是师兄弟嘛!这个人了不得!有一天从北方来了一个出家师父,来到玄沙师备禅师的座下。黄昏的时候,他就跟在玄沙师备禅师后面。在寺院后边旁边的的一个小溪散步。他说:“师父,我是从北方来,走了两个多月,非常辛苦。我到你这儿来,不求别的。我一直找不到修行的下手处。师父,你能不能慈悲,告诉我修行的下手处啊?”他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是个春天嘛!刚下过雨,山洪暴涨,溪里的水都满了,潺潺的流水声打在这个石头上,发出咆哮的声音。然后这个时候,玄沙师备禅师就问:“阇梨(对出家人的一种尊称),你闻到(听到)了溪水的声音吗?”然后这个师父就回答说:“我听到了”然后他说:“从这儿入”。就是从这儿下手。

大家想想,当他提出这个问题,玄沙师备禅师问他这个问题,然后他不假思索地说,“我听到了这个声音”。整个这个过程中,他有没有其他妄想?有没有二边分别?没有的。没有二边分别,同时心里又清楚。完全是在无心的时候,他就保持这种觉照。这是什么啊?这就是我们的本觉现前。所以我们修行,就从这儿用功夫啊!

这就涉及到我要谈到的宗门的第二个特征——离心意识用功夫。换句话说,用无住的、平等的觉照用功夫。这是我们宗门用功夫的一个原则。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说这个离心意识用功夫是不是让我们像木头一样,不能有任何的念头呢?那不是的。这个心意识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心意识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别、就是取舍。离心意识,意思就是我们不要分别、不要取舍,但同时又保持平等的包容的觉照。在觉照的同时,心里不动,不执著。那么这个是我们宗门用功夫的根本的原则,叫做“离心意识用功夫”。换句话来说,我们在用功夫的时候,有念头不要执着,没有念头的状态也不要执着。不要有任何求的心。心里是一种闲闲的、自在的、灵明的状态。你就这样用功夫。这是我们用功夫的原则,离心意识用功夫。所以我们参话头也好,念佛也好,都贯彻了这样一个精神。(待续)

标签: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