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武汉代放生网 > 城市分站 >

荣昌放生鱼去哪里买的

2023-05-21 08:23 来源:未知

本书信息

书名: 《禅修课之二:禅修心钥》

作者: (缅甸)班迪达尊者

译者:果儒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4月

页数: 239

定价: 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 978-7-5443-4910-9

内容简介

本书是蜚声国际的班迪达尊者依循佛陀的教义、缅甸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的传统写成的。他将纯正的毗婆舍那(内观)实修操作技巧,正确且精确地介绍、奉献给热爱禅修的人。此书着重于实际修行的操作方法,热忱于出世间法的修行者们,阅读此书将收益匪浅。至于尚未禅修的人,阅读此书也会增加对禅修的了解,并培养起兴趣。本书英文版已被译成十一种语言,深受全球修行者的喜爱。

作者简介

班迪达尊者(Sayadaw U. Pandita),当代颇富国际声望的内观禅修大师。1921年出生于缅甸,12岁剃度出家,20岁受具足戒。尊者自小就在缅甸上座部佛教传统里熏习佛法。他是已故的马哈希尊者的继承者,他训练和指导了众多的西方马哈希禅修系统老师和弟子。他也是缅甸仰光班迪达禅修中心的住持长老。著有《就在此生》、《解脱道上》、《宁静安乐之路》、《炎炎夏日的雨水》等。

译者简介

果儒,中兴法学中文系毕业,法光佛研所毕业,斯里兰卡Kelaniya大学文学硕士、哲学硕士,著有《佛国之旅——斯里兰卡见闻记》,译有《观禅手册》、《禅修心钥》、《不存在的阿姜查》、《阿姜查的内观禅修开示》、《生活的佛法》等。

目录推荐

第一章 基本戒律和禅修指导

第二章 增长五根,悟入实相

第三章 以正念剑,破十魔军

第四章 七种觉悟的因素(七觉支)

第五章 毗婆舍那禅(观禅)

第六章 前往涅槃城的马车

精彩文摘

让我们来探讨这位禅修者如何安住于修行。在他进入森林禅修前,他花了五年的时间依止一位老师,并与其他比丘共住在僧团中。他服侍老师,接受禅修指导,且持戒清净。他在每年三个月的雨安居期间禅坐,之后参加传统的羯摩,在羯摩中,每位比丘以慈悲心来讨论他人的过失,因此人人都能改正自己的缺失。

对身为比丘的我们而言,此人的背景深具意义。所有的修行者都应该像他一样,致力于了解持戒的方法,直到持戒清净,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此世间共住,必须学习以利他和慈爱的方式来沟通。至于禅修,在圆满所有阶段的观智之前,我们都需要依赖一位值得信赖而有能力的禅师。

这位比丘有许多美德:专心致力于佛法,致力于了解真理,对他而言,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他仔细分辨必要的与多余的,避免外在的活动,尽可能把时间花在保持正念上。

对所有的人而言,限定自己的职责是有益的,如此才有更多的时间禅修。做不到时,可以想想母牛的故事。如你所知,牛永远忙着用力咀嚼牧草,它们整天都在吃。当母牛有只活蹦乱跳又顽皮的小牛,如果它只顾吃草,不关心小牛,那么,小牛必定会走失并惹来麻烦;如果它忽略自己的需要,只看守小牛,那就得整晚都吃草了。因此,母牛一边注意小牛,一边吃草。有工作要做的修行者应仿效它,一面做事,同时修行佛法,确保心不会跑得太远。

我们知道这位比丘是位勤奋的修行者,在他醒着时,总是尽力保持正念,正如佛陀允许比丘睡四小时——整个中夜的时间。然而强烈的解脱心使他把床搁置一旁,甚至废寝忘食,而以精进修行来满足自己。我不建议你废寝忘食,只希望你了解他致力于修行的程度。根据佛陀的教导,在密集禅修期间,如果禅修者可以应付得来,睡四小时是合理的。在日常生活中则需要更多的睡眠,但在床上躺太久是无益的。

至于食物,应吃到饱足为止,如此才有足够的力气从事日常活动与禅修,但不要吃太多,以免因饱胀而昏昏欲睡。这位比丘的故事指出吃的必要,为了健康,至少要吃足够的食物。一个在禅修或在开示过程中过世的人,可视之为在战役中阵亡的英雄。这位比丘在行禅中,被身体中风界的尖刀所袭击,而在天界中醒来。如果你在禅修中死亡,也可能如此,即使你还未证悟。

即使投生善处,你也会希望有条逃生的路线,通往完全的解脱与安稳处。在比丘投生天界为天人时,因担心自己会产生欲望而感到恐惧,他知道即使只是跨进宫殿大门,戒行就会逐渐丧失。证悟仍是他的优先选择,为此,必须保持戒行圆满,于是他逃到祇园,向佛陀说出自己的问题。

佛陀通常会一步步地教导人们,从持戒开始,并在指导修观前,渐进到与业有关的正见与正定。为了说明教导的顺序,他曾以艺术老师为例。一位想要学画的初学者来求教,老师不会只递出一支画笔,第一课是展开画布,就如画家无法在虚空中画图一样,若无戒律的基础,或不懂业的法则(业力论)而修观,将徒劳无功,无法培养定与慧。某些禅修中心并不重视持戒与业力,这种禅修无法获得好的结果。

佛陀也会根据听众的背景或习性来调整他的教导,他明白这位不寻常的天人,曾是位比丘与禅修者,而他在三十三天(忉利天)时,也不曾破戒。巴利语karaka意指守本分而勤勉的人,这位比丘是这样的人。他有修行者之名,他不是茫然地注视任何生起的所缘的懒鬼。他热切而真诚,他对修行的甚深的信心与信赖,使他有持续的精进力,时时刻刻都想将所接受的教导付诸实践,你可以将他视为老修行人。

佛牙舍利论——兼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的真伪

佛牙舍利论——兼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的真伪

  应县佛学会·康日华

  佛牙舍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盘后留下的牙齿,目前佛教界对佛牙舍利的数量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佛陀灭度后留下四颗灵牙;另一说是佛陀灭度后留下七颗灵牙。至于传世的佛牙有多少颗,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内权威的佛教界人士认为:佛牙有四颗,一颗为帝释天请去,一颗为海龙宫请去;一颗供奉在斯里兰卡的康提佛寺,一颗供奉在北京西山的灵光寺。然而,国内宣称有佛牙的地方除五台山、峨眉山外,尚有山东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河南登封县大法王寺佛牙,湖北当阳玉泉寺佛牙,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两颗),台湾佛光山迎回的佛牙等。

  按佛教界权威人士的说法除斯里兰卡康提寺的佛牙和北京西山灵光寺的佛牙外,其它地方发现的佛牙一律是假牙,只能当影骨待之。

  在所有佛牙真伪的辩论中,佛教界有一种共识:那就是佛牙真伪,不能依据生物学的观点,只能依据佛教学的观点。也就是说,佛牙真伪的鉴别只能依据佛经而来。

  持四颗佛牙之说的依据是《大般涅盘经》中记载,佛陀入灭后,留下四颗佛牙,一颗为忉利天帝释请去,一颗为海龙宫请去(龙宫指的是印度南部龙族所居之处),一颗在斯里兰卡,一颗为北京西山灵光寺(法献佛牙)。

  持七颗佛牙之说的依据,也是《大般涅盘经》中的记载,一颗为帝释请去,两颗为捷疾罗刹盗去,另四颗为佛陀金刚体碎身舍利后留下。

  佛陀入灭后,究竟留下多少颗佛牙?而各方的争论和依据又是什么呢?

  笔者就此问题曾向多位高僧大德请教过,众山长老都说是依据《大般涅盘经》。此说当为权威解读,因为有关佛牙之说只有在《大般涅盘经》中有记载。

  研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有关《大般涅盘经》共有三个版本。

  第一版本为东晋法献所译《大般涅盘经》(三卷)

  第二版本共有三个译本:第一个译本为北凉天竺三藏昙识译《大般涅盘经》(四十卷);第二个译本为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大般涅盘经》(三十六卷);第三个译本为东晋平阳沙门法献译《佛说大般泥洹经》(六卷)。

  第三版本为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上下)。

  上述三个版本都称为《大般涅盘经》,都是记载释迦牟尼如何涅盘的经典,但在第二个版本的经中没有记载有关释迦牟尼圆寂后怎样被荼毗(即火化),也没有记载是否留有佛牙。而在第一个版本《大般涅盘经》中,也只是记载释迦牟尼怎样被火化,并未提及释迦牟尼留有佛牙;只有在第三个版本的《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上下)中才记载有释迦牟尼荼毗后留有佛牙。

  既然只有第三个版本的《大般涅盘经》记载佛陀荼毗后留有佛牙,那么我们只要认真研读这个版本就不难知道佛陀灭度后留有几颗佛牙。为便于读者讨论,我们不妨将第三个版本的《大般涅盘经》中关于佛牙的记载,摘抄如下:

  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

  《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下》

  《大般涅盘经圣躯廓润品第四》

  尔时帝释。持七宝瓶及供养具至荼毗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豆即问。汝何为耶。答言。欲请佛牙还天供养。楼逗言。莫辄自取。可待大众尔乃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即自灭。帝释说是语已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刹。隐身随释。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尔时城内一切士女一切大众。即一时来欲争舍利。楼豆告言。大众当知待且安祥。如佛所说。应当如法共分供养。尔时城内士女一切大众。不闻楼逗所言。乃各执持矛槊弓箭刀剑,槊一切战具。各自庄严欲取舍利。尔时城内人众即开佛棺。兜罗白毡毛宛然不烧。大众见已复大号哭,流泪盈目。各将所持悲哀供养。深心礼拜流泪长跪。同说偈赞。

  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惟留四牙不可沮坏。尔时大众既见舍利复重悲哀。以其所持流泪供养。

  通过第三个版本上述引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先后次序:

  第一、帝释手持七宝瓶和供养器具开启宝棺,在佛口中右畔上颔取一颗“牙舍利”,返回天界起塔供养。

  第二、有两位捷疾罗刹隐身跟随帝释,众人都没有看见,盗走一双佛牙。

  第三、城内所有士女和群众,一时间都要来争取舍利。

  第四、释迦牟尼以自己的大悲力量将其火化后的金刚身躯碎裂成细末舍利,在末舍利中留下四颗佛牙不可沮坏。

  第五、大众看佛陀舍利再次感到无比悲痛,各自以自己所拥有的舍利,流泪供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就佛牙留下多少颗得出结论:留下七颗而不是四颗。佛教界的一些人士,把它解读为“四颗”可能是没有读明白佛经的缘故。

  此外关于捷疾罗刹盗取几颗佛牙,佛教界一些人士把他解读为盗走“一颗”,也是显而易见的错误。盗走的是“一双”佛牙,而不是“一颗”佛牙。

  再者佛教界一些人士说“一颗佛牙被捷疾罗刹请走”的解读也不精确。因为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形下拿走的,才可以说是“请走”,如果人家不同意或不知的情况下“拿走”,不能说是“请走”,应是“盗走”。

  佛教界还有一位大活佛说“释迦牟尼荼毗后,在人世间没有留下佛牙”,这位活佛的依据是《观虚空藏菩萨经》的记载。这位活佛认为这四颗佛牙都被帝释天主拿回忉利天了。“佛陀荼毗后,全身化为细粒的舍利,唯留四颗牙齿不坏,天上的帝释天主,取四颗佛牙,回到天界,建塔供奉,所以释迦牟尼的四牙,就在忉利天宫之北方”《观虚空藏菩萨经》。

  其实,这位活佛的解读也是不确切的。因为《观虚空藏菩萨经》中是这样记载的:

  “天上四塔者,忉利天城东照明园中有佛发塔;忉利天城南园中有佛衣塔;忉利天城西观喜园中有佛钵塔;忉利天城北笃御园中有佛牙塔”。这段经文的释意应该是“忉利天的城北驾御园中有佛牙塔”,并没有象这位活佛所说的“天上的帝释天主,取四颗佛牙,马上回到天上建佛牙塔供奉”。这种说法,应该是误解佛经经意所致。

  在佛学界中,还有一种观点是:四颗佛牙,包括帝释和捷疾罗刹所取的”。此说如能成立,岂不是告诉人们人世间只有一颗佛牙为真,其它佛牙均是假佛牙。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也是没有真正读懂《大般涅盘经》的经意所致。

  历史上佛牙究竟发现了多少颗,尚无确切的史料说明,但依据有关文献资料,现留传于世的佛牙至少在十颗以上。

  北京灵光寺佛牙;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一双佛牙,山东汶上太子灵踪塔佛牙,河南嵩山的大法王寺佛牙,湖北当阳玉泉寺佛牙,山西五台山佛牙,四川峨眉山万年寺佛牙,台湾佛光山的佛牙,斯里兰卡康提寺佛牙。

  假定释迦牟尼荼毗后留下的七颗佛牙,都已发现。那么依经书所说,至少也有三颗是假佛牙。

  佛牙真伪究竟能否鉴定,又如何鉴定,一直是佛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依笔者之所见,佛牙真伪的鉴定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深入研究佛经,就完全有可能判别佛牙的真伪。

  释迦牟尼的佛牙不应是残牙

  如果我们认真研读《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下)所记,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曾自碎其金刚体为细末舍利,只留下四牙不可沮坏:“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惟留四颗不可沮坏”。笔者曾对这段话进行过反复推敲,其解释无非两种可能:第一,只有留下四颗牙齿,不可沮坏它,第二,只有留下四颗牙齿,人无法沮坏它。

  如果我们按第一种意思去解读,那是在说释迦牟尼很担心人们弄坏了他的佛牙,所以嘱咐人们不可弄坏它。但是经书上记载的是释迦牟尼的身体是金刚体,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所以第一种解释是不能成立的。

  再者如果真的是释迦牟尼的“佛牙”,佛弟子应是“不敢”去破坏的,因为谁去破坏了它,其罪是“杀佛”,死后会下“阿鼻地狱”,永不超生的。所以佛牙一定是完整的牙齿。

荣昌放生鱼去哪里买的

  如果我们对号称是真“佛牙”的持有寺院或道场按此去分析,其佛牙真伪,自然得出一个结论,其佛牙一定是不曾折断,缺角或有碎裂的痕迹。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两颗佛牙,完好如初,符合释迦牟尼金刚体之说。

  真佛牙是柱状体细长形制

  我们一般人的牙齿是三十二颗,但按佛经的记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中,有关于“佛牙”应有以下的“三相”和“二好”。

  其“四相”是

  (1)二十二相:四十齿相

  (2)二十三相:诸齿齐密相

  (3)二十四相:牙白相

  “二好”是

  (1)三十四好: 齿方整鲜白。

  (2)三十五好: 牙圆白,光洁锋利。

  若按第二十二相来看佛牙的长宽比例,应该会是比较窄的。因为人的“牙弧”比例是一样的。虽然释迦牟尼佛有丈六之身,但“牙弧”的比例也应该是一样的,否则释迦牟尼就会是怪相而不是佛相。

  因为释迦牟尼的“佛牙”比正常的人多了八颗,也就是上下额各多出“四颗”,即上下额各是二十颗。其牙相的特征是方形柱状端面而平整,比例应是1:0.014。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佛牙的长度是6至9公分。

  我们不知道那些宣称有真佛牙的寺院宝刹的佛牙是否呈方柱纤长形外观。但我有幸瞻礼过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瘗藏的两颗佛牙,确实为方形柱形,其佛牙符合佛陀身高比例。

  白度和亮度

  如果我们按佛经上说的佛的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有关“佛牙”其中的“一相”和“一好”,应该是“齿呈白相”、“方形柱状”、“光耀晶莹”。因而,按法按律鉴别佛牙的真伪,应该也不算困难。笔者对各山长老,各大寺院所持有的“佛牙”不敢妄下结论,评判真伪,但至少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两颗“佛牙”如同前述。

  佛牙长宽应该符合佛陀身高比例

  按佛经的记载:佛陀身高是现代人身高的三倍多,他的“佛牙”长宽也应该是普通人的三倍多大。以此方法鉴别佛牙的真伪,又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凡符合此特点,应是真“佛牙”,反之则伪。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里的两颗佛牙,长宽如经如法如律,不大不小,应当是真佛牙。

  佛牙咀嚼端面应该平整光洁

  佛陀有四十颗牙齿,方形柱状,上下各20颗,端面必然平整光洁,否则,佛的嘴就会合不拢而呈怪相。笔者不知世界各地的佛牙端面是否平整光洁,但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两颗佛牙端面确为平整光洁的。

  佛牙牙根牙槽各部长有细粒舍利

  “佛牙”按佛教经典来理解,应该在牙根牙槽缝隙生长有细粒舍利子。笔者未曾有机会看见过各地佛牙牙根牙槽部是否生长出细粒舍利子,但笔者确曾有机会近距离观瞻过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两颗佛牙,其牙根牙槽缝隙部生长出许许多多的细粒舍利子。

  笔者根据以上的六个理由,来确定山西应县佛宫寺的佛牙,可能确是佛陀灭度后留下的真身灵牙舍利。

  如果世界各大名寺里的佛牙符合上述佛牙的特质,应当是真佛牙,如果不符合上述依佛经而来的特征特质,那必然是伪佛牙。

  至此,笔者才真正明白了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寓意”。因为他瘗藏有佛陀的两颗真身牙舍利,才配得上“佛陀的宫殿、佛陀的塔”的命名。由是乎,笔者感悟到台湾高僧大德慧礼法师的慧眼佛性,他对“佛宫寺释迦塔”名字的精深理解和对“两颗佛牙”独到的识别,启迪我深研《大般涅盘经》后写出的“佛牙真伪”论,并论证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两颗佛牙的真实性。

标签: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