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武汉代放生网 > 城市分站 >

蚌埠湖边水库可以放生吗

2023-03-31 18:06 来源:未知
投生西方极乐净土的详细过程揭秘

原着:噶玛恰美仁波切

讲授:堪布卡塔仁波切

稿源:福德海双月刊编译小组

接着谈到此生、来世以及中阴(注一)这三个阶段。我们要专一的、持续的、不间断地修持到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上有阿弥陀佛,自己的身体就是观世音菩萨,在观世音菩萨的心间有一个「啥」字,心就专注在这个「啥」字上,透过这个方法就是守护自心。「守护自心」就是大手印、大圆满的修持方式。当你能够专注在「啥」字上守护自心的自性,很自然的你就能够达到生圆二次第双运,这是自然达到之后,在此自性之中进入死亡。

所谓生圆二次第双运指的是不分开的双运的进入死亡。同样的,这也是殊胜的破瓦以及入定双运的甚深口诀。我们可能会以为修破瓦(迁识法福注)或生起次第就会破坏或伤害圆满次第。或是怀疑圆满次第会不会障碍生起次第。事实是不会的,这是一个殊胜的破瓦跟入定双运的口诀跟法门,这是非常深奥的。所谓的「深奥」指的是这个观修方法是正确无误的,是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成就,因此是一个甚深的法门。

不过还是有一些意外的情况会发生,即使临终者生前是有修持的行者,还是有可能在临终的那一念上出状况,也就是他不小心起了恶念。这就好像我们的手,当我们的手要做任何动作或表演,都是很自然、自在又方便。但是如果你把手放在水里,还要做一样的表演,不但会看不清楚,而且也无法灵活运用。意思是说有的人生前修持得很好、很自在,但是因为他临终的那一念---临终跟死亡的那一刹那、那个连接的时刻,因为他的恶缘,比如他生气了,起了瞋恨心,就算他之前有修行,也会因为他这一念瞋恨心,而无法往生净土,这是因为他在临终时因恶缘而生恶念。还有一个情况是他病得太严重了,神智不清就像疯了一样,因此完全没有办法作任何的观想,由于这样的情况,所以他没有办法专注在生起次第或是圆满次第的修持上。

众生可以略分为上、中、下二十一种根器,下面我们要讲的口诀是针对最下等的众生。仁波切说他不知道所谓上、中、下二十一种根器是怎么分的。总之接下来要谈的口诀就是最下、最下等的一个帮助你解脱的口诀。

如果你在死亡及中阴的时候都没有得到解脱---仁波切解释包括死亡没有认出第一个基位光明,或是你观想了「啥」字,但无法专注在上面也没有入定。其次,进入中阴并没有得到解脱,这是指在中阴的时候会有各个本尊(Yidam)显现,但你并没有认出他们,那么就要进入下一个---也就是要投生来世的时候---投生的那段时间。如果我们想要有一个真正好的化身、好的来世,那么我们就要专注在以下这个口诀上。

现在我们要专注在选择来世的投生上,也就是要投生到一个暇满人身或是投生到净土的口诀。当你死亡的时候,如果你的破瓦没有修成,你一定需要接下来的方法;当然,破瓦修成了你就不需要这个方法。在死亡的时候如果你认识了光明,你就不需要这个方法;但是如果你没有认识,你就一定需要这个方法。如果到了中阴的时候,你认出了文武百尊(注二)那当然很好;如果你没有认出他们,就需要这个方法。

这是指当你在死亡之后的两个半星期,在中阴身的期间,你才会了解你已经死了。这是指在这段时间之前你都还一直执着、你以为你还是生前那个身体---重病的或是神智不清的身体。但是到了两个半星期之后,你会了解你是在中阴了,原来自己已经真的死了。所以在此时你已经不再属于以前那个身体,你完全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了,是意生身的身体。此时你具备了有漏的神通,而且这个神通非常的清晰。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有漏」的神通,「有漏」---是指还有烦恼---这种神通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是生前为什么没有办法展现呢?因为我们有血肉之身的障碍,被系缚住了就没有办法展现出来;当你是意生身的时候,自然就具备了这种「有漏神通」。但这并不是「无漏」---没有烦恼已经得到成就的神通---这是不一样的。这里是指「有漏」本具的神通力量,这种神通能够让你没有障碍很自由的到任何地方去,只要你一动念就可以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因为你不再有血肉身体的限制,所以你的意念想要到那里,你就能够穿过山、穿过水、穿过一切而到达。这种有漏的神通,除了中阴的众生具有之外,很多鬼类众生也有,因为他们并没有血肉之身,所以具有这种有漏的神通。

当你发觉原来我已死了,当你知道这一点之后你的心是非常的痛苦,而且你会对你生前的这些亲朋好友产生很大的寄托跟期待,此时你的心会系念着他们,你会希望他们能够帮助你。尤其是藏地的传统,在四十九天当中亲人会请很多喇嘛或仁波切来为亡者修法,像是莲花生大士、大日如来等超荐的法门或是弥陀法,这时候你的心会寄托在这上面而舍不下。又因为这时候你是有神通的,会很清楚的想起过去所造作的过患,因此你会感受到自己的罪是这么地深重。你很清楚的知道过去造了什么样的恶业,会导致什么样的果报。同时你也会看到自己今生实在造了太多的罪业,而且也看到自己没有好好的修持,做的都是恶业,因此你会生起很大的惭愧心。

尤其在中阴的时候,你会很担心阎罗王派遣侍者来找你,所以你会非常的害怕。同时你会对为什么我在今生没有好好把握时间修持正法感到非常后悔。同时你也会很贪着、留恋你的家---你住的地方---还有你生前受用的财富,这一切你都会很贪着。尤其你对生前这些亲朋好友会很悲痛、伤心。虽然此时你可以前往净土,这对已经是意生身的你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这时候你只要一动念,刹那间你就到了净土。但是因为贪着的这一念心,所以你不会想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你会想你不知道怎么去,所以就不去了,而且会贪着留恋你原来居住的地方,并且会想要赶快就在这个地方投生,为了得到一个身体就投生去吧!会起这样的心。你可能会想等我投生之后再好好的修持佛法,而且要赶快投生,不能再等了,因为再等阎罗王就要派侍者来抓我了。我已经知道自己到底做了多少的善业、多少的恶业,事实上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恶业是比善业多的,所以你非常害怕痛苦,因此你急于想要找到一个投生。那么你就会到处去找。如果这时候你能投生为人那当然很好,因为你很急,你会觉得只要能投生就好了,所以可能会不小心投生到恶道去。因为这时候你的心非常急、非常害怕,甚至你看到石头或是地上有任何一点裂缝的地方,你都会想要钻进去。

噶玛恰美仁波切接着开示:当你经历到以上的情况,那么接下来的口诀你一定要好好地忆念。堪布仁波切补充说这一段的过程是你往生两个半星期后,你会觉知到自己已经死了,就在你有恐惧心的时候,你就需要以下的口诀。

「耶玛基虚」这是一个叹词,意思是真是可怜啊!呜呼啊!我自己真的是可怜啊!我历经长久的时间,经过多少的劫数,都在轮回当中一直没有解脱而且受着这么多的痛苦。过去有无量的佛来到人世间开示佛法,我当时却没有得到解脱,实在是恶业深重。或许当时我也听闻了佛法,但没有真正如法修持,或是不正确的修持,因此没有得到解脱,自己真是恶业深重。

我在这么多次的轮回当中不断的生生死死,而且不是一次两次,不是几千次、几万次或是几亿次而已,而是无量次数的去感受生死的苦,但是我还是这么不害怕轮回的痛苦,我的心是不是腐烂掉了?再继续这样下去,我就只会在恶道当中流转,这实在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就算是投生到天道也是如梦幻一般,当这些乐结束后还是要到恶道去。此时你可能会想,投生到人道也不错,但事实上现在已经是五浊恶世教法末落的时代了,如果你投生为人很容易造恶,反而要忍受更多的痛苦,事实上这些痛苦都是自招的。我们可以看到就连诸佛菩萨要利益众生都是那么地困难,而凡夫如你,还想要利益众生吗?这实在是不可能的,只会让你造更多的恶业而落入恶道当中。所以此时你要很坚定的告诉自己「我绝对不要再来轮回」。就藏文的说法是你要很坚定的发誓,这种词汇就像我们平常口语上说的「我死也不做这件事情,打死我也不干!」就是这种感觉,你要告诉你自己,我死也不再去轮回。

如果不去轮回,那你要去哪里呢?你要到一个完全远离痛苦而且能够成就究竟快乐的地方,这就是极乐世界。除了这个地方,你没有要去其它地方了,你一定要很坚定的发这个誓言。在一生中,你的心最寄托着、你最想念着的上师、本尊,还有你一生当中一直修持的、持诵咒语的护法、空行,这时候你要向他们作呼喊,你要告诉他们你现在就在中阴之中飘流着,你们有看到我吗?请不要忘记你们救度众生的誓言,请你们以广大的利益众生的力量,此时请你们来到我的跟前,请你们带领我、指引我到极乐净土去。此时,你要不断、不断地向你的上师、本尊,跟以前你修持过的一切护法对他们做这样的祈求跟呼喊。

「呼喊」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这个呼喊会有用呢?如果你生前是修持药师佛的行者---你是向药师佛作祈请的行者,此时透过你的呼喊,就如同《药师经》中所谈到的会有八大药师如来到你的跟前,带领你去极乐净土。如果你是修持护法的譬如四臂玛哈嘎拉(大黑天)或是其它护法,你在此时向他们呼喊,他们会前来带领你到极乐世界去。这在四臂护法续典当中,以及其它护法续典当中都有清楚的记载。

依据显宗典籍记载,极乐世界距离我们非常的遥远,它在多少恒河沙数之外的地方。是不是这么远我就没有办法投生呢?这是不用担心的,为什么呢?因为以你现在的情况,你是能够马上到的,因为你现在是意生身,只要动一个念头,马上就可以到你想去的地方。此时你绝对具有这样的能力,重点是你不要再贪恋、执着,也不要再有任何的疑惑。这里的贪恋跟执着是指你不要再贪恋你的亲人、你以前居住的地方,也不要再执着任何的财物,更要舍弃一切的疑惑跟怀疑。

举例就像是大鹏鸟,大鹏鸟只要出了网就得到解脱,牠不会再留恋牠的网,一心就是要往天空飞去,牠没有要去其它地方。你也要像大鹏鸟一样,不贪恋任何东西,直接的往极乐净土而去。当大鹏鸟飞到天空时,牠不会滞留在天空,天空也不会干扰牠,牠会往牠的目的地直飞而去。同样的,你也要像大鹏鸟,除了飞出去不留恋外,在天空翱翔的时候直接就往目的地而去---极乐净土。

然而,当你往净土去的时候,一路上你会遇到一些障碍,你生前的父亲、母亲或是你认识的亲朋好友,他们会喊你,他们会对你喊着说我们都在这里,你没有看到我们吗?你不要自己走啊!你不能舍弃我们,你要回来啊!他们会这样喊着你的名字,而且是非常悲痛的喊着你的名字,叫你留下来。这时候你要知道,事实上喊你的这些人既不是你的父亲也不是你的母亲,更不是你的亲朋好友。喊你的是魔鬼和邪引的化身,他们要来障碍你的解脱道路。「邪引」是要来引导你到一条不正确的、邪恶的道路的魔鬼的化身,就是要障碍你去净土的魔怪,所以你不要理他们,这是你要认知的。这时候你一定要记住不要回头看、也不要回答。你就专一的把握住你的心智,你只要前往阿弥陀佛的净土见到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其它的想法。心中除了想着极乐净土的喜悦快乐之外,其它一切世间的贪着你都不再有了,也不再生起,如果你能这样做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是怎样的情况呢?你会看到阿弥陀佛,他的颜色像红宝石一样,放出红宝石的光芒。当你一见到他,你就被阿弥陀佛的光芒照射到了。在极乐净土并没有特别区分日夜,阿弥陀佛的身的光芒普照一切,同样的他的光也照到你的意生身,当你被这个光照耀到了,你身体的业、烦恼当下就得到大部份的清净。同时当你见到阿弥陀佛身后的菩提树,无量的功德就在你的心中生起。也就是当你到了极乐净土,你见到阿弥陀佛,被他的光照射到的时候,你一切的烦恼跟业力就得到清净。同时由于你看到他身后的菩提树,一切的功德就在你自心得到了增长跟开展。同时这时候接着你会看到一个含苞的莲花,你一看到就会说那就是我。当你这一念生起的时候,马上就会投生在那个花里面,也就是你舍下意生身,进入莲花化身。在这里一出生你就长成了。不像世间,你还要从婴儿慢慢地长大;在这里,你直接就具备了庄严相好的身型。

但是如果这时候你还有一点点怀疑,我是否真的能生在这里?如果有这种怀疑,你就会在花包中五百世的时间。也就是你还是在极乐净土,但是花苞不会打开,你无法见到阿弥陀佛;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疑惑,一投生之后,这个花苞就直接打开了。打开之后你可以向阿弥陀佛作供养,听闻他说法,而且你会得到阿弥陀佛授记,说未来你将在哪里成佛,成佛的名字是什么等等。因为你投生到了极乐世界,一切罪障都得到了清净,所以你不会再落入轮回当中,这时候你具备了神通的力量,所以你能够帮助跟你有任何关联的亲朋好友及众生,你能够带领他们到极乐净土。不要说是你认识的在人道的朋友,就是在地狱道或中阴的众生你都可以带领他们得到解脱。

接下来是有关往生净土的情况跟条件。除非是舍法---谤法,或是造了五无间罪的这些人之外,如果你具备了:第一发菩提心,第二发心要往生极乐净土,第三你对阿弥陀佛有专一的信心,第四你的善恶业两者当中,你的善业比较强,同时透过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及以上的特殊口诀,并且你对阿弥陀佛的净土没有任何的疑惑,这样一定可以往生极乐净土。

相对而言,如果没有发心也没有发愿往生净土,没有发愿往生净土代表你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自然不会想去。其次,如果你的罪业太重是没有办法投生的,更何况你完全不认识佛法,没有经过修持,那是不可能投生的。但是如果你接受灌顶,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听过一些阿弥陀佛的利益,透过回向的力量,在你的业力结束之后,你还是可以投生的。

接受灌顶是指有受一些大仁波切的结缘灌顶---很多人一起参加的大灌顶的,可能在灌顶时,你听闻到上师殊胜的名号,你也听闻极乐净土或阿弥陀佛的名号,或是有关的利益等等。透过上师的发愿祝福所有与会参加灌顶的大众,愿他们都能够往生极乐净土。因为上师大愿力的祝福,你听到了而且在心中种下了种子,你一定会往生极乐净土的。这里所谓的往生极乐净土,不见得是指你今生一临终就往生极乐净土,而是指你种下善的种子,慢慢等你业力全部清净了,最后一定可以往生净土。以上谈到的在一个叫「哲巴透秋玛」的祈请文,这是由第八世DBFW密觉多杰所写的,《四座上师瑜伽》的法本当中也有提到这段话,只要有人念颂了这个祈请文,就算是畜生听到这个名号、这个祈请文,最后当牠的业力尽了,牠也是能够投生到极乐净土。

总结的说,你仅仅只是接受了这个灌顶,或你仅仅只是听闻到佛的名号,或是你见到父子众---父就像是DBFWGMB,子就是他的四大心子(夏玛仁波切、大司徒仁波切、蒋贡康楚仁波切及嘉察仁波切,福注)---见到了他们的容颜见到他们的样子,仅仅是如此,你都能够无错误的投生到极乐净土。这只是在你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但并不代表你今生马上就投生极乐净土,而是未来你会投生到净土。因此任何一点小小的善行都有可能帮助我们投生到极乐净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以上这些内容是由于精进大海之祈求所给予的回答,是释迦比丘---拉噶阿瑟---噶玛恰美仁波切在马年的世宿月十一号,将显密口诀一切的精要集合起来,他并没有作任何准备,而是当下即刻就从他的口里即兴的说出来的一段内容。由善知识精进大海所记录下来的。由于这当中不会有任何的错误,所以恰美仁波切说他也不须要作任何的忏悔,只要有任何一点撰写讲说的善业,任何人对于这部愿文的教授听闻到、看到,甚至思维到或者碰触到,在他临终的时候都不须要再经过其它道,不须要再去轮回而能够直接投生到极乐净土,从莲花当中化生,并且能够向阿弥陀佛作供养,让阿弥陀佛欢喜。

芒噶朗---一切吉祥!

以上摘录自《恰美山居法》第四十三章。

注一:一般而言是人死后一直到再投生的这段时间,称作中阴、中阴身,或中有、中有身。中阴的时间长短不定,一般在49天以内,但偶尔会有更长的。

注二:即是一百位寂静尊与忿怒尊的总称。其中寂静尊共42位,而忿怒尊共58位。

盲目受了菩萨戒后却不能受持,可否自行在佛前舍戒?

有人问说:“盲目受了菩萨戒后却不能受持,学蕅益大师在佛前退戒,先持五戒,等以后境界提升时再受菩萨戒。请问这样做是否如法?”

如不如法?我们暂且不说。先来看看 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里面的开示:“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菩萨戒戒本所依据的经本有很多部,譬如说:《梵网经》中所说的是十重四十八轻,《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说的是十重四十二轻,菩萨《优婆塞戒经》中所说的是六重二十八轻等等;而其中唯以菩萨《优婆塞戒经》所说的菩萨戒是一世受,其它的经本戒本中所说的菩萨戒,都是尽未来际受。而受菩萨戒以后,都是有受法而无舍法的;而菩萨《优婆塞戒经》中所说的,是要到今世舍报同时才舍戒。既然是有受法而无舍法,而且大多数又是尽未来际受,那么何来的于 佛前舍戒之说呢?这又不是讲的是受声闻戒。只有声闻戒有所谓的舍戒,而且舍的还是声闻戒而不是舍菩萨戒;所以就有比丘、比丘尼,舍戒还俗的事相。那么假如菩萨真的是自己舍戒,意思不就是说他不再想要当菩萨了吗?不应该会有这样的事嘛!因为菩萨是尊贵的,因为好不容易自己心得决定发了菩提心而来受菩萨戒,怎么还会有学佛人愿意开倒车的呢?而自失善利,乃至于说是被人家误导而舍戒的。

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世间归依供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各位看看,单单是度一个人在菩萨法上心得决定,他所得的福聚就胜过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安住独觉菩提,更何况说是声闻的阿罗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些独觉声闻人,最多只是在未舍报之前度化一些有限的有情,而且只能传授解脱道的法;舍报以后,他们也许生到欲界天,也许就不再回到人间;那对于众生到底有何等的利益呢?

反观菩萨则不然,若是一位心得决定的菩萨,也就是说,他于继续修学佛菩提道法他已经不会再动摇,从短期上看,他虽然可能没有办法给众生殊胜的法益,因为也许他是刚刚发菩提心,而且还没有悟入佛菩提道;可是,假如假以时日,那这个时日是多久?是尽未来际!而不只是三大阿僧祇劫而已,他一旦有一世证悟了以后,不但可以教导众生佛菩提道的法,也因为他同时也分证了解脱道的法,所以也可以摄受众生想要修学解脱道的有情----这一类的有情。更因为说,他在证悟之前就已经有生生世世修学六度万行的基础,所以假如有前来求教的这些众生,他于修学佛菩提道、解脱道的因缘都还不是成熟的话,他照样也可以教导这些众生人天善法;而且他会在教导众生人天善法的同时,为这些众生种入大乘法的菩提种。所以你看,佛才会说:“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世间归依供养。”从这样看来,他能够摄受教导的众生到底有多少?当然是无量无边!而且菩萨道的修学者,假如说从十信位满足开始,还得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比起说声闻道中从断我见起,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成就阿罗汉果;这样一比较起来,所以菩萨法是要比声闻法的深细微妙殊胜,当然是不可言喻的!

所以,好不容易发心受菩萨戒,为什么会起心动念舍戒呢?这里我们就先不谈 佛所说的“有受法而无舍法”的部分,单单就来说,这么样一个起心动念舍戒,就会是在自己的心中种下了一念的退分的种子,那到底会对自己将来成就佛菩提道造成多大的损害与障碍呢?譬如说:有一件事情你觉得说,这是应该要处理一下的,你也许想说,正好我明天有空,那就来处理一下好了;可是,也许到了第二天,明明是有空的时候,却这么一想:这件事情好麻烦,现在我又很累了,明天再来处理吧!于是乎一个明天、两个明天,也许就要这样一直明天下去了;到头来也许要一个月之后,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处理完毕。从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所可能发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一般人所谓的惰性的力量它是有多大了!更何况说受菩萨戒这么一件大事,而且它不仅是人生的大事,更是修学佛菩提道中的一件大事,因为不可能有不受菩萨戒的菩萨。而一般对学佛人都通称为菩萨,那只是方便随俗的称呼罢了。但是,假如说刚才所说的那一类的事情、那一类的状况,在受菩萨戒的阶段中发生了,也许有人只是因为一些事相正在努力地克服,他是暂时没有办法在今年去受菩萨戒,结果别人已经受了菩萨戒而在佛菩提道上起跑了。然而那个动了舍戒念的人,也许就有可能反而会怎么样?“唉呀!没关系啦!今世反正还会有机会,到时再来受吧!”问题是,是不是还有机会乃至是可以受得上品戒?严重的说,来世是不是还能够得到人身?都是问题!因为不受戒、不持戒,所以就有可能会在生活中造作诸恶,舍报的时候,当然就不一定还会再得人身。

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经文中不是已经明白开示说:“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可是,假如说只是教导一些学佛的行仪,加上说种种仪轨的排练,然后又还要教搭衣,然后又加上还要说三归五戒,最后才简简单单地说了菩萨戒的内涵;或者,甚至于是以声闻戒的方式来说菩萨戒;那结果能不能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呢?这恐怕就成为问题!更何况学人是不是有机会从日常生活中去体会思惟?所以说能不能于戒法心开意解呢?也许当初的一念善心,稍微有一点生乐着心;却在受戒之后,回到家里面,也许在工作上与人相处之中处处感到罣碍;所以才会有盲目受了菩萨戒之后却不能受持,在佛前退戒,先持五戒,等以后境界提升之时,再受菩萨戒的情况。

可是,佛明明开示的是:“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因为“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那么想要受菩萨戒之前,应该也是必须要大略了解一下“戒相”乃至其意涵,包括其开遮等等。一般人也许会先自己作一下思惟,但是多半都无法完全了解,所以就应该亲近真正教授菩萨六度的菩萨法师,从布施度开始熏习修学。也许你会问:这是受戒,为什么要从布施度开始熏习修学?因为这是菩萨养成教育的第一步,一定要经由布施度中,一方面体认真正的菩萨情怀,一方面也应该思惟:“我行布施行以后,来世将会有可爱的福报,我会不会仗着福报、福业去欺压众生呢?假如有可能的话,我应当要如何去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气呢?”最后你还是会发现,这得要靠持戒才能够转易这个部分,乃至说增益自己的福德。所以接着开始熏习第二度的持戒。

既然叫作熏习,表示这是应该经过有一段时间的。为什么这么说?假如是可以每隔一周熏习一些正知见,然后回到家里面以后,思惟它的意涵、开遮等等;并进一步观察说,是不是可能在生活上产生一些影响,包括自己能不能真正的受持,自己受持以后,对家里面的人影响又是怎么样?乃至如何是不侵扰众生,哪里又是对众生是有益的?进一步说,三聚净戒为什么又称为净戒?这样等等的都思惟下来以后,乃至熏习了三、四个月以后,不但因为布施行使自己的福德增上,正确的菩萨戒知见也经过自己的熏习思惟之后而确定了,之后自己再来决定要不要受戒,受戒是不是对自己是有益的?当然,也有可能某些人是过去生受戒的时劫就已经很久了,这个时候再来受戒,当然就已经大略知道:自己不好的习气是什么,能不能对治与克服?才不会有所谓的盲目受了菩萨戒以后却不能受持,而想要舍戒的情况!我们现在再来想一想,这个要舍戒的一念心决定以后,将来何时才能够再受戒呢?因为,恐怕自己不能够受持的念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而且会让你踌躇不已无法下定决心。乃至说何时才能够有可以受戒的机会,都不得而知;所以何时才能够期待说,因为受戒而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而可以自豪地说:我是菩萨!

现而今有很多学人想要受持菩萨戒,都面临了这个问题:到底哪里才能够熏习到真正菩萨戒的意涵,而不是将菩萨戒用声闻戒的方式来说?所以“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真的是很重要!而是不是有很多人来受戒,倒反而是其次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菩萨法师应当要尽自己的所知,来为学人先就菩萨戒本文字表相上来作说明;然后再同时依菩萨的行谊来解说读诵,使其能够心开意解,乃能够生乐着心而受持。同时还要教导学人:为什么要布萨?让学人能够自己观察自己受戒的成效如何;当违犯戒律的时候,要如何发露忏悔使自己还复清净。此外,当戒子于戒律上的奉行不确定而是否有所违犯,在这里产生疑惑的时候,还可以为其解惑,让学人能够心开意解。那么这样你来看看,菩萨法师这样地如法教导菩萨戒的意涵,不是就可以让学人自己就能够读诵戒经吗?乃至于说,于真正的菩萨戒行心开意解而生乐着心。可是,假如说传戒以后,也不管要不要布萨,也不管要不要忏罪,那么戒子们何曾有机会了解,或者是说警觉到:受戒的如法与否?当初虽有一念善心而受戒,如今却只是拿了一张戒牒,还是不知道受菩萨戒的目的;甚至于依然故我,习气不改,如同没有受戒之前一样地吃肉、一样地喝酒、一样地打麻将!即便是当初有一念善心而受戒,与其这样,真要考虑清楚:当初该不该受戒?

舍戒,是自己主动想要不再受持菩萨戒。可是 佛说得很明白:“菩萨戒是有受法而无舍法。”那么,有没有说“失菩萨戒”的情况?也就是说,因为造作了一些事相,导致说虽然表面还有意愿要受持菩萨戒,其实菩萨戒的戒体已经不在了。所以舍戒跟失菩萨戒,这是两种不一样的状况。

接着来看,求那跋摩译本里面的《菩萨善戒经》中 佛的开示:“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离是二缘,乃至他世地狱、畜生、饿鬼之中,终不失于菩萨戒也。”(《菩萨善戒经》)既然是菩萨戒,所以其中的退菩提心,主要讲的就是不再相信大乘法;而得上恶心,譬如说:造作五逆、谤菩萨藏等等。那么,假如说戒子们都没有上述的状况,那何来失菩萨戒呢?所以“因为盲目受了菩萨戒后却不能受持,在佛前退戒,先受五戒。”这样做是不是如法?你自己就可以明白了。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035集 盲目受了菩萨戒后却不能受持,可否自行在佛前舍戒? 章正钧老师

标签: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