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武汉代放生网 > 城市分站 >

门头沟哪里适合放生乌龟的地方

2023-05-10 08:40 来源:未知

正伟老师 主讲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的课程当中,我们说到以禅宗修行的法门,是不是证悟了以后就没有事情了呢?当然不是。因为大乘的明心证悟,不过是菩萨的七住位,后面还有许多的位阶,等待这位菩萨一一去亲证。禅门之内的证悟,实际上修证的顺序有三个层次,依照个人程度的不同,悟有深浅、智有广狭,所以禅宗就设有三关:破初参是明心证悟,过重关是眼见佛性,破牢关成为慧解脱证尽智。

先说破初参。菩萨在六住位中,已经断身见我见,能够现前地观察到能取与所取皆是空、无常、非身、无我,所以可以印持肯定,并且随顺于二取皆空;可是这样子,仍然只是菩萨的六住位,对于如来藏的般若正观犹未现在前。直到依善知识的指导,不断地参究之后,历经了大乘见道前的四个加行位——暖、顶、忍、世第一法;最后终于在佛菩萨的安排之下,触证到了自心的真如,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进入了大乘“真见道位”,能够亲自领受真如之有与空,双具二边;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叫作真正的中道,般若正观方才现前,发起了真般若中道的智慧,而不再是之前的相似般若。到此就进入了菩萨的七住位不退,这就是禅宗的破参明心。

菩萨破参的时候进入真见道位,亲自领受真如的体性,所以般若正观现前;虽然名为证悟,但自己现前发现对于戒定慧三学,仍有多分的不知不证。证悟之后不过只是菩萨七住,莫说对于佛地的境界不知不证,尚且未能了知初地菩萨证悟的般若道种智;所以证悟如来藏的人还要继续地进修,不是说破参之后就可以成就究竟佛地的。因此,《六祖坛经》里面所说“一悟便至佛地”,这是一个方便说,是指说证悟者可以经由所亲证的如来藏,进入“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的阶位,还不是究竟的佛地;也可以说,证悟以后,知道自己所证的如来藏,祂的自性与佛的如来藏是同样的清净无染,两者并无差异。

门头沟哪里适合放生乌龟的地方

明心之后,再由真见道位转入“相见道位”,还有初地之前的总相智、别相智要修习,内容非常的多而且复杂,层层相扣;最重要的是,还有无量的福德庄严等待着这一位菩萨去累积。所以依照禅宗祖师三关的施设,还有重关在等着他。由此可知,禅宗祖师设置三关的次第并不是虚设。

接下来,如来藏是体,佛性是用;如来藏是灯,佛性是光。证悟的菩萨,在已经见性的善知识指导之下,配合自己的定力具足,加上福德因缘都具足的时候,就有可能一念相应,能够眼见佛性,甚至能在山河大地上看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世界如幻观瞬间成就,双具如来藏空与有的二边。就依照这样子,继续在三贤位上面进修,更容易迅速满足三贤位的修行。因为破参明心的人,或者是破参以后不求眼见佛性、直接进取牢关的人,他终究无法亲证眼见佛性的境界,所以他会依着如来藏本来常寂常净,而偏于空处、乐于寂静,内摄多、外缘少,住在“理一心”的境界,所以性好寂静涅槃;他虽然已经亲证了般若中观,可是仍然不能知道眼见佛性的境界,所以难以去领受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的境界,也因此难以发起广大心勇猛心。

再接下来,为什么牢关是设定在取证慧解脱尽智呢?初地的所修所证是无生法忍道种智,要修学这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能够指导我们入地的大善知识非常难值遇;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慧力、定力都差的很远;尤其重要的是,自己的福德资粮多未具足,心量不够广大雄猛。所以,向来初地难登,这一点自古皆然。禅宗祖师中已经证入“分证即佛”的这一种祖师,数目很少,屈指可数。他们有鉴于此,所以有三关的施设,不求初地无生法忍,先求解脱之果,能取证声闻的尽智,取证慧解脱的境界,所以有牢关的施设。过牢关的弟子,在解脱道上一般是都能断五下分结,具足了三果,至少成为“心解脱”堪称为圣果,有能力取证“上流处处般涅槃”,乃至于取证“中般涅槃”,而不再只是初果二果那样的预入圣流。所以,禅宗的三关真实不虚!我们不应当像那一些少智无福的凡夫,动不动就在那边喊说“一悟即至佛地”!

再来,我们来看看法相唯识的宗通。前面说到一切大乘的宗派都是以证悟明心为目的,我们也说到了其中的法相唯识宗,也就是 玄奘大师、窥基大师所传下的唯识种智,证境甚高,所以一般人难以了解;在 窥基大师之后,没有大菩萨来承接,就渐渐地衰败了。法相唯识宗的宗通者,他也是属于藉教通宗,也就是由上师以语言文字来直接说明,而能证得自心真如阿赖耶识。可是这个宗他们里面的宗通者,他不像是禅宗的证悟者只证得般若之总相、别相智,法相宗他是有可能令人通达三乘菩提,而且能令行者在悟后进入初地甚至是三地、六地。当然以上所说的前提,是指说像 玄奘、窥基这样的再来大菩萨,否则法相宗就不会两代就衰败了。到后来,宗门的密意就中断了,只剩下名相之学了。

举例说明。在《成唯识论》里面,开宗明义地说到什么是真实的唯识门,说到:“阿赖耶识业风所飘,遍依诸根,恒相续转。”(《成唯识论》卷四)这就是说,唯识宗的上师依照这一些教法敎导,直接明言那个遍十二处的自心藏识,可以令门下的弟子直接现证现解,来领受如来藏的体性;这就是依于敎门言说,令弟子直接悟入,也就是法相宗藉教悟宗的特殊之处。

可能有人会怀疑:“之前佛不是说宗门意旨是密意,不可以明说吗?那玄奘法师是不是违背了佛所交代的呢?”当然不是。玄奘法师一生说法,对于宗门如来藏皆采隐覆说,不令缘不熟者得闻,所以弟子尚且有躲在外墙下偷听的事情。唯识宗的这个师徒之间,他们可以明说宗门密意而不致于退失,那是因为有《成唯识论》、《显扬圣教论》等等诸经论,在在处处可以来证实阿赖耶识,证明阿赖耶识是非真非不真,证实阿赖耶识是真实法不是虚妄法,证实七转识、万法都是虚妄无我的,证实外道见皆是虚妄想……经由层层的说理,将诸法相摄归唯识——唯八识有,再将八识心王摄归阿赖耶识实有。所以,弟子虽然他经由教门的明说而通达了宗门意旨,也不会退失正见,不会堕回断常二见,得入般若中道。生起如来藏正观以后,上师会再指引弟子不执于这个真相识,因此能够进一步地远离法执,然后就由万法的三性而进入三无性,实证有余涅槃。但是这种教法的先决条件,还是得观察弟子的根器,同修们可以参考 玄奘和窥基两位大师的传记,就可以知道了。

接下来,我们说大乘通宗见道的岐路,也就是走岔了路,走到错误的路上去了。佛子要求证大乘见道,证悟真如如来藏,很容易就走错了,就走到了错误的方向。什么是错误的方向?什么又是正确的方向?佛在经中说:

【如彼恶兽多所伤杀,然诸外道亦复如是,养育增长世间恶见无知法智,而强分别执有执无,若一若多,我、我所论,所以者何?由不觉悟唯识性故。】(《大乘密严经》卷下)

佛说:【诸外道增长养育心中的恶见,而不知道佛法的智慧,这就好像是凶恶的野兽彼此会互相残害,这一些恶见也会伤害到自己;例如说像外道讲世界为一、世界为多,说我是实有,我、我所是实有等等这些说法;为什么外道们会有这一些恶见呢?就是因为他们不能觉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

这一些外道的恶见,又可以把它分成常见与断见,佛在《楞伽经》里面说到:

【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

佛说:【大慧啊!愚痴的凡夫们认为七转识妄识会灭,所以就生起了一切都会断灭、什么都不存在的断见;凡夫们他们不能察觉万法由本识生,所以会把五蕴法当中的某一个法,拿来当作是永远不灭的法,这就是常见。不论是断见还是常见,都是由于不明白本际如来藏,而自己所生起来虚妄的想法;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妄想——常见断见灭除,就可以得到离三界的解脱。如果能更进一步地把四种住地烦恼以及无始无明的习气都断了的话,一切的过失就全部断除了。】也就是说,如果不知道本际如来藏的道理,那就会落入外道见中。外道见虽然很多,但是总归于常见跟断见这两类。佛说,这一些外道见都是因为不觉悟唯识性的缘故。

到这边我们可能会有异议,说:“那我不了解唯识之性,难道我就一定是外道吗?”或者说:“难道我修学解脱道,我不学唯识的道理,这样子也说我是外道吗?”是的!因为 世尊接着说,不觉悟唯识性的人,他是:“远离诸佛菩萨善友,违背解脱,动摇正慧,不能修治八支圣道,于彼三乘乃至一乘都无所证,由起执着不见圣谛。”(《大乘密严经》卷下)佛说:“不觉悟万法唯本识的人,那就一定会远离于诸佛菩萨善友,违背解脱道,正慧被动摇,甚至不能修学八正道;这样的人在三乘菩提之中,连一乘都没有办法实证;因为不信受唯识正理的人,就一定会对五蕴法起执着,而不能得见圣谛。”

所以各位看一看:严不严重!不是说今天我学净土念佛,我学二乘解脱道,就可以不用修学、不用信受唯识之理。佛已经明说了,如果一个人不觉悟、不信受唯识如来藏的正理,那这一个人一定无法在三乘菩提中有所实证,而且一定会起执着,不是落入常见就是落入断见。

常见,就是外道他执着五蕴十八界当中的某一个法是常住不坏的,我们最常看见到的就是他执取见闻觉知心是常住不坏的心,然后说这个意识心就是轮回的根本,是一切法的根源;执意识、意根是常不坏心,所以叫作常见外道。这种常见外道法到处都看得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渗入了佛门了。比方说,执着于空明而能觉知的心,无思惟妄想的灵知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无分别却能灵明了知的心,能专心课诵、专心做事的心,遍满虚空又能觉知的心,或者遍满虚空不能觉知的心,等等等等。然而,这一些心都是属于意识和意根的体性,它的本质都在五蕴的识蕴当中;把这一些东西认定是常住不坏的本心,那就属于常见,不是真正的佛法。可是今天这一些常见的邪法,已经普遍地渗入佛门之中;更糟糕的是,大多数的这一些大师们都接受、认定,所以跟随这一些大师学习的人,都成为常见的外道、佛门中的常见外道。

不能信受唯识真理,如果又不落入常见,那就一定落在断见之中。断见者在修行人当中很容易受到人家的恭敬,因为这个人好像已经深入观察十八界、深入研究佛法,他说一切万法皆空,建立了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比方说,现前观察阴、处、界都是无常,没有恒常不坏的自性,然后就说:那这样三界就是无因而有,依靠着众缘就有了,如果缘散了,世界就坏灭了,所以一切归于断灭;所以一切的有情没有前世,也没有后世,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另外一种更严重、像是吸血虫一样寄生在佛门里面的断见,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这一些人认为,万法是依着各种缘而生,没有本际如来藏;法呢,才现便坏,没有实际,所以叫作依无因而生的缘起性空、性空唯名;然后说这就叫作一切法空,这就是般若中观;又因为自己无法现证第七识意根,所以把第七识跟第八识全部否定掉,说众生只有六个识:这就是佛门中的六识论外道。它的本质乃是断见的外道法,不是真正的佛法;可是它像一只特大号的吸血虫,寄生在佛门里面,吸取佛门的血液,已经两千多年了。这一些佛门中的六识论外道然后就说:“这一种无因的缘起性空,就是佛所说的空,就是般若诸经所说的空,就是龙树菩萨所说的空。”但是,我们前面一开始就引证给各位看,汉传的《阿含经》与南传的《阿含经》当中,佛早在一开始弘法的时候,就已经明说了:在五蕴有之外有一个本际,有入胎识,有第一因,涅槃实有。这样子大家前后贯通,就能够了解佛法的前后是连贯的,始终都是用一条线来连贯。哪一条线?真如如来藏。

正觉同修会作这一系列节目的目的,也是为了把正确的知见导引给各位。至于常见、断见它们的内容各自有些什么细微的差异,我们就要等到下一次,由孙老师继续为各位介绍。

阿弥陀佛!

低碳又健身的运动保健法:骑自行车

  低碳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实际上在健身中也可引入“低碳”概念。您可以放弃开车上班,拿出早已弃置一旁的自行车,学几招新鲜骑车法,既能环保也能健身。

  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的,骑单车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流动,以及把血液从血管末梢抽回心脏,事实上却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这叫“附带循环”。强化血管可以使你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而且,习惯性的单车运动,更能扩大你的心脏功能。否则血管愈来愈细,心脏愈来愈退化,到了晚年,你就会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烦恼,那时你会发现,自行车运动是多么的完美。

  单车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对于想强身健体以及想减肥的女性朋友来说,单车运动同时也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并使骨骼强健。自行车使你不必用药物来维持健康,而且毫无害处。自行车是减肥的工具,根据统计,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每天持之以恒。但是,自行车应该怎样骑,才更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呢?

  有氧骑车法:以中速骑车,一般要连续骑行30分钟左右,同时要注意加深呼吸,对心肺功能的提高很有好处,对减肥也有特效。

  强度型骑车法:首先是要规定好每次的骑行速度,其次是规定自己的脉搏强度来控制骑速,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心血管系统。

  力量型骑车法:即根据不同的条件用力去骑行,如上坡、负重,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双腿的力量或耐力素质,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大腿骨骼疾患的产生。

  间歇型骑车法:在骑车时,先慢骑几分钟,再快骑几分钟,然后再慢,再快,如此交替循环锻炼,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心脏功能。

  脚心骑车法:用脚心部位(即涌泉穴)接触自行车踏板骑车,可以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

  具体做法

  一只脚蹬车时,另一只脚不用力,以一只脚带动自行车前进,每次一只脚蹬车30下至50下,在顶风或上坡时锻炼,效果更佳。

  骑车健身有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骑行的姿势。

  “错误的骑车方法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教练为健身爱好者做指导时,发现错误的骑行姿势很普遍,如双腿向外撇、点头哈腰等等。“正确的姿势是: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两腿和车的横梁平行,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误区之二:蹬踏的动作。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蹬踏就是脚往下踩,脚蹬子转一圈,能前进就行了。而正确的蹬踏应该分为:踩、拉、提、推4个连贯的动作。”教练员说:“脚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后收缩回拉,再向上提,最后往前推,这样正好完成一周蹬踏。如此有节奏地蹬踏,不仅节省力气还能够提高速度。”

  误区之三:忽视频率,片面追求力量和速度。

  “许多刚入门的年轻人贪图‘多量’和‘快速’,如没有骑过长途的一下子骑了50公里,而且在途中,只追求速度、力量,这样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严重的膝盖会出现积水。”据教练说,“运动量、频率和强度是运动的三原则。建议初学者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后再增强运动量,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在60-80次左右。每次骑行至少要有20分钟高频率低速度(即多圈少用力)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否则突然大强度锻炼,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标签:

 
精彩文章